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慈善公益報
為貧困群眾長遠發展增動力、添活力、長后勁,近年來,安徽省各市區縣注重因地制宜,輸血造血相結合、授魚授漁共融入,抓住“牛鼻子”、善啃“硬骨頭”,為貧困群眾謀劃了好點子,走出了好路子。
貧困戶“見單點菜”
2017年,安徽黟縣碧陽鎮制定了生豬養殖、禽類養殖、牛羊養殖、蔬菜種植、茶葉種植等六大類貧困戶自主經營獎補項目明細“菜單”,讓貧困戶“見單點菜”,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產業。
“現在我們貧困戶搞特色種養政府給補貼,還給咱上了農業保險,日子越過越好嘍!”村民黃大哥笑著說。黟縣碧陽鎮橫崗村里,村民們拿著拌好的飼料,給自家養殖場的花雞等家禽喂食的場景可不少見。
馬道村的貧困戶老鄭今年養了100來頭豬,另外20頭豬也快出欄了,算上3000元的特色種養業補貼,可預計的養殖收入將近3萬元,這在以前他可是不敢想的。
“我們通過資金獎補、技術指導、新型特色農業培訓等方式,助力扶貧精準服務對象、確保優惠政策落地生根,讓他們早日脫貧,提前走上小康、富裕的道路。”碧陽鎮農經站站長余發明表示。截至去年12月,鎮里申報產業到戶項目資金82.11萬元,874戶貧困戶選擇發展產業。此外,該鎮還篩選出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公司+貧困戶”模式,與131戶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通過戶貸企用辦理扶貧小額貸款655萬元,并且為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致富。
駐村企業“魚漁兼授”
潛山縣仙駕村利用自身特點、結合“旅游引領、產業聚合”的發展思路,引進了集瓜果采摘、苗木培育、銷售和農技指導為一體的設施栽培企業,使40位貧困戶直接受益于產業扶貧。
“魚漁兼授”是仙駕村產業扶貧的一大特色。2017年2月17落戶仙架村的安徽中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扶貧干部的協助下一個月內就完成了500畝的土地流轉,2017年流轉貧困戶土地12家,帶動周邊群眾100多人就業,其中包括40名貧困戶。對于有創業夢想的貧困戶,公司還組織培訓學習,更好地幫扶他們發展水果經濟主體。
仙駕村產業扶貧讓貧困人群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帶動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路。截至2017年年底,仙駕村的產業扶貧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3%。中紅公司今年將開展葡萄等瓜果的深加工和電商銷售,繼續增加產業扶貧的效益,讓更多的貧困戶受益。
技能培訓“以師帶徒”
村民童亦強是安徽南陵縣三里鎮方千自然村人,童亦強和老婆都是盲人,一家老小全靠夫妻二人的低保金過日子。2017年5月,三里鎮扶貧工作組了解到童亦強夫婦有學習保健推拿的想法,從培訓政策上幫助,專門出臺了“以師帶徒”技能脫貧培訓補助辦法,鼓勵夫妻二人認真學習,還從其他補貼的方式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童亦強怎么也沒有想到,夫妻倆參加了一個月的培訓,不但一分錢都沒有花,還享受了交通和誤餐補助。“技能脫貧培訓不僅教會了我們技術,還提供5萬元無息無抵押貸款,讓我在三里鎮峨嶺街道上開了一家盲人推拿店。店開起來后,每月純利潤有1000多元,解決了我家的生活經濟來源問題,也讓我感到了希望。”
為增強技能脫貧培訓工作針對性、有效性,南陵縣依據貧困勞動者的培訓就業意愿,推出適銷對路的勞動技能培訓專業,著力打造“以師帶徒”技能脫貧培訓新模式,目前,該縣已打造43個就業扶貧基地,開發就業崗位643個,吸納408名貧困勞動者到崗就業,實現了貧困勞動者就近就地就業和穩定增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