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廣西日報
3月25日,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鎮交樂村農民徐金鳳忙著護理龍骨花,這是一家人一年的重要收入。他們家去年收龍骨花6批3000多公斤。徐金鳳告訴記者:“龍骨花是本地特產,村里又有加工廠,種出多少都能賣出去。”高山上種核桃、石窩里種龍骨花,石縫中種桑樹,既實現了傳統產業的升級發展,又讓大山里的交樂村摘掉了窮帽,逐步走上富裕道路。
巴馬針對農村空心化、發展不景氣等突出問題,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帶動廣大群眾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助農增收,促進鄉村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據統計,2017年該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59億元,同比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1元,同比增長12%。全縣適度規模的特色種養產業蓬勃發展,惠及貧困戶1.2萬戶。
精篩細選,特色產業變優勢產業。巴馬是世界長壽之鄉,特色產業眾多,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產業零散,農民種養隨意性大,形不成規模。“要實現產業興旺,必須壯大農業產業規模,增強農業產業經營實力、經濟效益。”縣委書記王軍說。該縣結合種養傳統、市場效益、產業特色、群眾基礎等因素,選出油茶、核桃、優質稻、豬、雞、雜糧雜豆、鄉村旅游及休閑農業7個特色產業,予以重點發展。
張開五指不如緊握一拳。全縣各鄉鎮興建種養基地,特色產業基本滲透到村、到戶、到人。產業在鄉村中興起,農民通過發展產業致富。據統計,目前全縣種植油茶33萬畝、優質稻3.66萬畝;年出欄生豬45.89萬頭、肉雞出籠106.01萬羽;種植雜糧雜豆1萬畝;2017年鄉村旅游、農家旅館和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48萬人次。
老車走新路,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巴馬香豬名聲在外,但每到清明、春節等重要節假日,市場上卻“一豬難求”。問題在于過去多以傳統散養為主,民間需求自給自足,但市場競爭力頹弱,出現了徒有中國香豬之鄉美名,卻難獲實利的尷尬。近年,這個局面逐步改變,關鍵是引資建成了巴馬原種香豬農牧公司,設計年養殖香豬20萬頭,其中一部分通過在貧困村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貧困戶委托飼養等方式進行。目前已帶動14個村的14個合作社建立香豬養殖小區示范基地,引導200多戶貧困戶發展香豬養殖,既發展了產業,又讓貧困村、貧困戶獲利。
如何讓傳統種養產業這臺“老車子”提速?巴馬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走經營化發展的路子,制定出臺《產業發展“以獎代補”實施辦法(暫行)》《優質農民專業合作社評選辦法(暫行)》等相關惠企惠農政策,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開發、重點發展的思路,積極鼓勵和扶持產業龍頭企業到全縣最艱苦地區去發展產業,建設產業基地,帶動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發展,推動全縣特色種養產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2017年以來,巴馬已成功引進了天津寶迪、南華糖廠等10多家龍頭企業,激發了8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業熱情,創建中草藥、香豬、肉牛、肉雞、火龍果和觀光休閑農業等14個產業示范園區。全縣已有1000畝以上的有機種植基地4個、500畝以上特色水果園區2個、500畝以上觀光休閑農業園區2個、年出欄1萬頭以上香豬養殖基地2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