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37歲的“二孩媽媽”龍順金最近感到很欣慰,她兩歲的小女兒終于愿意跟她親近了。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她的小女兒甚至不認識她這個媽媽。
龍順金家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石欄鎮排五村,是湖南貧困程度最深、扶貧任務最重的地區。為了生計,龍順金不得不在小女兒剛滿8個月時,就到州府吉首做月嫂。
“老二太小,我帶的又少,每次回來想抱她,她都要躲開。”龍順金哽咽了,“我每天抱著別人的孩子就想起自己的女兒,可我有什么辦法?”
去年7月,龍順金回家聽說鎮文化站在推行“讓媽媽回家”苗繡文化扶貧項目,當地婦女報名就能免費在鎮上接受苗繡傳承人和技師的專業指導,合格后項目將為繡娘提供織布、刺繡等手工產品訂單。
接受培訓后與文化站合作的公司簽約當月,龍順金拿到1200元工資。
“如果訂單多,工資也會增加。愿意的話還能把孩子帶到基地來,中午還管飯。”龍順金笑著說,雖然賺的可能沒有在外打工多,但沒什么比一家人能團聚更幸福。
“讓媽媽回家”文化扶貧項目發起人、石欄鎮文化站站長麻正兵告訴記者,花垣是“百里苗鄉”,花垣苗繡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苗族姑娘擅長刺繡。然而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出務工,苗繡這一傳統技藝在當地逐漸沒落。
2012年,麻正兵推薦鎮上一位繡娘參加苗繡比賽,作品獲獎后當場拍出18000元。他意識到,市場孕育著將苗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扶貧相結合的機會。他組織鎮上婦女成立苗繡合作社,嘗試采用規模化、標準化方式手工生產苗繡。
麻正兵的做法得到上級部門肯定。在上級部門支持下,企業、職業學院、傳承人紛紛找到鎮文化站,要求合作。經過培訓的繡娘所制作的苗繡制品,可以賣出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每個繡娘月收入可達兩、三千元甚至更多。
“將非遺保護傳承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幫助留守兒童媽媽回家,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有利于非遺傳承和文化保護!甭檎f。
如今,花垣“讓媽媽回家”項目已成為文化扶貧的標桿之一,在湖南多個地方得到發展。
湘西州在4個苗族聚居縣設立20多個苗繡創業培訓基地,培訓繡娘6000余人,創造就業崗位近3000個,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吉首市有1/5的返鄉“媽媽”和留守婦女從事苗繡事業;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4000多名織娘在當地“侗錦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帶領下,通過侗錦脫貧。
據湖南省民政廳統計,目前全省約有70萬留守兒童。“今年,文化廳將在資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使‘讓媽媽回家’計劃惠及更多人,讓更多家庭可以團圓!焙鲜∥幕瘡d黨組書記、廳長禹新榮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