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云南日報
陽春三月好風光,奇峰梨花競開放。連日來,到鶴慶縣西邑鎮奇峰村踏青賞梨花,領略白族文化、品味傈僳風情的游人絡繹不絕,展現出一派紅紅火火的鄉村旅游新景象。
以白族、傈僳族為主的奇峰村,共有234戶102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5戶563人。在村里的萬畝梨園里,生長著2萬多棵梨樹,其中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梨樹有1000多棵,最為古老的梨樹距今已有600多年。
近幾年來,鶴慶縣依托奇峰村的萬畝梨園,通過舉辦奇峰梨花文化旅游節,走出了一條“扶貧+鄉村旅游”脫貧攻堅新路子,使昔日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古梨樹變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去年,全村實現鄉村旅游收入269.35萬元,人均收入2600多元。
結合舉辦梨花文化旅游節,村里累計投入1700多萬元,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制定《古樹名木管理辦法》,對58戶農戶的118棵古梨樹進行掛牌保護。發動村民新種梨樹4萬多棵。通過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建設體驗式廚房,開展農耕文化展示、鄉村農家樂互動體驗,豐富鄉村旅游內涵。
“以梨花為媒開展鄉村旅游,為村民開辟了一條脫貧致富新門路。”奇峰村黨總支書記施順新介紹,從2016年舉辦首屆梨花文化旅游節以后,村里開辦農家樂、民居客棧的農戶,從6家增加到了12家。全村共有100多戶貧困戶通過銷售土特產品和參與鄉村旅游服務管理增加了收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