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鄉村振興,各地實踐招數頻出。在路徑探索方面,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鎮以特色小鎮建設推進城鄉融合的做法,或可提供借鑒。
海青鎮是個傳統農業鄉鎮,地處青島市域最西南端的邊緣地帶,長期默默無聞,近幾年卻因特色小鎮建設聲名鵲起:僅2017年,便將全國最具特色魅力小鎮、山東省首個全國攝影小鎮、首批青島市級特色小鎮等諸多美譽收入囊中。
記者近日實地采訪發現,海青鎮以特色小鎮建設推進鄉村振興,一個突出亮點是圍繞特色鑄品牌,走出了一條品牌拉動之路。鎮黨委政府從當地資源稟賦中,抓住“北茶”這一具有品牌效應的基因,挖掘培育,形成產業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打造出特色鮮明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海青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鄉村振興,產業是核心支撐。海青素有“北茶之源”的稱號,是上世紀60年代山東實施“南茶北引”戰略的首批承載鄉鎮之一。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辛勤培育,種茶已經成為海青人的農作習慣,海青茶也已入圍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茶葉是海青最有特色、最有基礎、最具成長潛力的板塊。目前,海青鎮茶葉種植面積達3萬畝,占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近50%、青島市的近1/3。全鎮有近200家企業、合作社從事茶產業,年產干茶約260萬斤,產值近3億元。
茶業既是海青強鎮富民的主導產業,更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品牌產業,“茶韻小鎮”愿景的提出也就自然而然。“海青鎮是江北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大田茶葉種植鎮。海青特色小鎮建設的品牌目標,就是中國北方獨具魅力的‘茶韻小鎮’。”海青鎮黨委書記陳夕軍表示,“我們有信心做好,因為這個目標可以說是從土地里自己生長出來的。做大海青茶產業,不但會為鄉村振興提供源頭活水,而且能夠讓老百姓真正從中受惠。”
事實證明,海青鎮這一選擇摸準了發展規律。“茶韻小鎮”品牌的打響,極大提高了海青鎮原生資源的附加值,引領當地產業由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據青島市農委果茶花卉工作站的監測數據,2017年,海青鎮夏季茶葉鮮葉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售價達到青島地區最高水平;中檔茶葉均價也從2015年的每斤約200元增長到500元,部分高檔茶甚至賣出了5000元/斤的高價。“九州龍和泰”“海博峰”等海青茶本地品牌在全國性茶葉評比中屢獲大獎。在2017年青島優質綠茶、紅茶獎項評比中,海青茶獲獎數量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
對于這種前后變化,當地茶農有著更為直接和深刻的感受。58歲的茶農徐效光告訴記者,以前海青茶知名度不高,基本都在膠南本地銷售,每畝茶園的收入也就在三四千元;現在海青茶成了“大品牌”,賣到了各地,每畝地一般能收入1.5萬元左右,管理好的還能賣上3萬元。青島海青龍泰茗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俊龍說,合作社現有100畝茶葉生產基地,去年毛收入在200萬元左右,比幾年前翻了好幾倍。據海青鎮鎮長王信卿介紹,2017年,海青鎮茶葉產值從上一年度的2.2億元增長到近3億元,增幅達45%;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較年初凈增1.6億元,戶均增收約1.2萬元。
選定基礎牢固的茶業作為支撐產業,并不意味著要在種茶、制茶、賣茶的傳統模式下原地踏步,而是要通過對產業方向的合理引導、對產業鏈條的適當拉伸,謀求更高的產業能級和經濟效益。海青鎮的茶文章,除了一產、二產范疇的茶葉種植、加工,還紅紅火火地延伸到了“新六產”領域的休閑旅游。
海青鎮不僅是山東“南茶北引”的承載地,也是“南竹北移”的先行區。在各地大辦鄉鎮工業之時,海青鎮沒上大項目、污染極少,為發展休閑旅游業留下了一片難得的青山綠水。如今,海青鎮已在駐地外圍成片建起青瓦白墻的江南風格建筑,與“竹風茶韻”渾然一體,叫響了“不出青島、品味江南”的旅游品牌。國家3A級茶文化博覽園、山東省首批生態休閑示范園等名片花落海青,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逢旅游旺季,每個周末都有來自周邊城區的數千名游客涌入海青鎮大小茶園休閑觀光,五一、十一等節假日的日均客流突破萬人。
茶旅聯姻,海青特色旅游及商貿服務發展日新月異。海青鎮全域102平方公里按照“一核、兩軸、三區”組團發展、產城融合的空間規劃,拉開框架,拓展空間。印象海青中心、文旅車站、以茶會友廣場、演藝廣場等文旅項目陸續完工,北茶商街一期投入運營,海青驛酒店、甜水河畔商業街等項目快速推進。隨著近兩年建設的加快,海青鎮駐地面積擴大了一倍,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增加近2000人,商貿服務業日益繁榮,就連沿街門頭房的租賃價格都翻了一番,由2015年的每平方米每年200元上漲至2017年的400元至600元。
以茶葉和旅游為載體,海青鎮以“茶”為核的品牌影響力得到釋放,大量優質資源競相聚集海青。黃島發展集團董事長高樹軍表示,因為看中了“茶韻小鎮”的發展前景,集團已與海青鎮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全面介入海青茶產業:組建專職品牌運營團隊,對海青當地茶葉品牌進行整合,統一注冊“瑯琊海青茶”區域公用品牌,進行高頻率、深層次、強勢品牌推廣;投資15億元建設占地2000畝的茶博園,規劃茶體驗園、茶文化博覽中心區等項目,打造山東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計劃用五年時間在海青鎮沿甜水河兩岸建設占地4平方公里的商旅康養文化新城,集商貿、科研、文化、居住、醫療等功能于一體,預計2021年建成。
與此同時,臺灣星耶集團來了,計劃在海青鎮北茶商街投資設立國學教育學堂、烘焙食坊、松露食品等產業融合項目;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中心青島基地來了,帶來國際先進的茶葉質量安全檢測設備和技術,制定北茶行業標準和產品質量體系;新興大港董家口產業園來了,毗鄰生態茶園而建,集聚一批總部經濟、稅源項目,可帶來稅收上千萬元……僅2017年,海青鎮便新引進落地19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6億元,預計竣工投產后年產值可達6億元。這些項目,均無工業污染,圍繞做大、做強、做長當地優勢產業鏈條而布局,為海青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之源。
回頭再看海青鎮的特色小鎮建設,資源是根,特色是魂,品牌是手段。從本地資源中篩選特色,把特色上升為品牌,以品牌增強競爭力、影響力、聚合力,反過來又強化了特色、激活了資源、提升了優勢——這就是海青鎮探索鄉村振興之路得出的啟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