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8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陜西漢中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成效顯著
護清水 富百姓
本報記者 賀 勇 張丹華
“我們這是山坡地,一下雨山上的泥石就順著雨水往下流,最后全流到漢江里。現在統一改了梯田后,逢雨天不怕了,我們的收入也提高了。”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高寨子街道辦事處肖家壩村村民詹仕貴指著眼前的梯田喜滋滋地說。
寧強縣是漢江的發源地,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寧強縣先后實施了長治、丹治工程等水保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85.8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由治理前的55.8%提升到84.7%。說起20多年來在水土治理上取得的成效,寧強縣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長王慧琴如數家珍:“現在,寧強基本形成了泥不下山、水不亂流、道路相通、溝渠相連、興水固土的水土保持綜合防治體系。”
站在肖家壩村附近的山頭,放眼望去,一塊塊梯田層層疊疊,一片清新的綠色覆蓋了這片土地。王慧琴告訴記者,這里就是新建成的肖家壩水土保持產業示范園。
肖家壩山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說法,通過改斜坡為梯田,可以保持山區水土和土壤肥力,達到蓄水保土、遇旱能灌、遇澇能排的防治效果,有助于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從而保護漢江水質。截至目前,這一項目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71公頃,生態修復316.2公頃。
通過土地流轉,肖家壩村建起現代化的規模茶園,全部采取噴灌技術。“以前種的莊稼,一場大雨就被沖得七零八落,現在我們也搞起了茶園,水土治理真是好事。”詹仕貴說,他家的4畝多土地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茶園企業,妻子在茶園采茶打工,年收入從過去的三四千元漲到了一兩萬元。
肖家壩村的變化正是漢中市開展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漢中市累計投資10億多元,在338條小流域開展了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植被覆蓋率增加23.5%,水土流失強度下降50%以上,人均經濟果林面積由0.14畝提高到0.75畝,人均純收入增長30%以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