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8 作者:佚名 來源:北京日報
321家養殖企業關停退出
北京生豬養殖轉打生態牌
本報記者 陳雪檸
從2016年底到2017年底,321家規模以上生豬養殖企業關停退出。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去年,北京生豬養殖正向良種化、品牌化發展,領航京津冀畜牧業協同創新。
生豬存欄量減少近34萬頭
2017年末,順義、大興、懷柔、密云區生豬存欄同比分別下降22.6%、67.4%、59.9%和45.4%,存欄量共減少近34萬頭,四個區減量占到全市64.0%。市農業局統計顯示,2016年底全市規模以上生豬養殖企業共788家,2017年底僅剩467家,一年時間關停退出321家。
據了解,根據《養殖業退出工作實施方案》,全市清理重要水源地、重點建設工程和人口密集區的生豬養殖場,劃定5202.3平方公里為禁養區,區內養殖場全部關閉和搬遷,全面清退低端養殖小區和散養戶。
10家示范點年節水超16萬噸
針對現有規模以上生豬養殖企業,本市正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提升。如今,“養一頭豬”告別陰暗潮濕、臭氣熏天的惡劣環境,不斷轉型升級。
“從糞污治理方式看,北京已建成10家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示范點,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系統,實現自動清糞、糞污收集、污染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每年平均節水減排16多萬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監測豬舍環境,做好疾病預防,全市建成豬舍環境智能調控技術示范點4家。目前,全市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場95家,實現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
產地挪外埠將獲獎勵
存欄量降低之后,“菜籃子”的保障功能是否面臨挑戰?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簽署畜牧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從產業對接、資源共享、人員科技信息協作等方面推動生豬養殖協同發展,布局生豬養殖和加工基地。
據了解,本市在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對外埠生產基地提供全方位支持,每年對5家年出欄1.5萬頭以上的外埠基地給予200萬元的獎勵,并確保60%以上的商品豬供應北京市場,促進57個外埠生產基地轉型升級,確保穩定生產。全市在河北共建有飼料生產企業27家。通過京津冀三地品牌、技術、質量互通互認,環京地區優質畜產品已實現快速進京。
“籽種農業既能體現首都農業科技水平,又能以總部經濟等形式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開局面。”相關負責人說,去年北京種豬生產銷售收入3.5億元,占全市種業銷售收入的27.5%。北京生豬育種依托科技資源優勢,推進原有良種資源的保護提升和新品種的開發利用,為“種業之都”建設增添動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