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8 作者:佚名 來源:拂曉報
春日的第一縷晨光才剛剛躍出地平線,家住埇橋區永鎮鄉關湖村小方莊的方淮委就早早起來開始忙碌的一天。拌草料喂牛,打掃牛舍,查看幾頭小牛犢的情況,整理庭院。妻子準備好了早飯,送兩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上學。一家人的日子溫馨幸福。
時間回溯到五年多前,方淮委家的生活卻是截然不同的景象。2012年,年僅三十歲的方淮委不幸遭遇一場嚴重車禍,差點丟了命。經過搶救,雖然性命保住了,但是神經系統以及運動功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傷愈后,行動功能受限,被認定為肢體二級殘疾。出院后,他再也無法像其他人一樣外出務工,沒有知識與技術的他,只能在家里面守著幾畝地艱苦生活。治病差不多用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70多歲的母親聾啞智障需要護理,妻子文化不高,找不到掙錢門路,家里還有兩個孩子在上學,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2014年初,村干部主動找上門來,幫助他填寫申請,經過村調查、評議、公示等程序,方淮委一家成為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針對他家狀況,村兩委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由村主任王多寶對他家實行一對一的幫扶。
王多寶經過充分調研后,建議方淮委申請國家惠農補貼政策,利用家后的一片空地養牛。方淮委回憶說:“我當時不能干什么體力活,不能出去打工,也沒有錢做生意,更沒有什么技術,小時候養過牛,算是有點經驗,除了累點,也是一條好出路。”
很快,村委會就幫方淮委籌集資金一萬多元,幫他搭建了牛棚,買來2頭牛犢進行喂養。養殖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方淮委抱著“絕不輕易言敗”的信念堅持下來。缺少經驗,他就經常去向村里面其他的養牛戶請教;沒有技術,他就抽空去農經站以及村民服務大廳學習;當身體疼痛不能干活時,他就咬牙堅持。一年以后,通過自己堅持不懈努力與大家的共同幫扶,他家養的2頭牛成功出欄并且賣出了3萬元,凈賺1萬多元。
初嘗甜頭后,2016年初,方淮委又用賣牛的3萬元買來4頭牛犢,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當年6月,他的包保人由原來的王多寶主任調換為區政協副主席梁書明,梁書明在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后,又為他申請了3萬元的扶貧貸款,買來了4頭牛犢。
眼看著他們家養牛的規模不斷壯大,年底穩定脫貧在望,不料因為管理不善,新購買的4頭牛犢有2頭牛死于胃熱病。這重重地打擊了方淮委的信心,一度萌生退出養殖的打算。但脫貧致富的強烈愿望讓他痛定思痛,并決定找出失敗的原因,繼續發展養殖。在多次請教了附近養殖能手、村里的獸醫后,他很快就調整了養殖方法,及時改善了養殖環境。
2017年初,方淮委又到東北購進了6頭優質牛犢,經過將近一年的喂養,年底全部都達到了出欄標準。而方淮委一家在前后兩位幫扶人的幫助下,通過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在2017年底實現了穩定脫貧。
“我們家不僅要實現脫貧,還要追求致富。”方淮委不僅僅滿足于眼前的成績。目前,在村委會的推動下,他正計劃與村里面幾家養牛戶合作,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闖市場,帶動其他貧困戶增收致富。一條康莊的致富道路正在他眼前不斷延伸……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