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8 作者:佚名 來源:宿州發布網
“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我的責任。”在靈璧縣大廟鄉王沈村黨支部書記王宗新心中,帶領王沈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就是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棄小家為大家,一心撲在扶貧攻堅上,積極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這位踏實做人、勤懇做事的農村黨支部書記,沒有三頭六臂,沒有八面玲瓏,卻用他的赤誠和辛勤,換來全村群眾的和諧小康生活。王沈村黨支部,因此先后獲評縣、鄉基層優秀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王宗新本人也被評為縣、鄉優秀黨支部書記,并當選縣十五屆、鄉歷屆人大代表。
幫致富 促增收
為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王宗新決定發動群眾進行規模養殖,發展散養雞。他投資買下4000只雞喂養,為全村做示范,第一茬雞售后,王宗新發現賺得很少。原來是飼料消耗過多、運輸成本過高。王宗新于是直接聯系飼料廠,廠方承諾以市場最低價供貨。王宗新第二茬飼養5萬只雞,小賺一筆。趁著村民們眼熱心動,王宗新將養雞賺錢經驗在全村推廣,自己轉而做起免費技術指導。
在王宗新指導下,貧困戶王久軍養雞發家,成為村里的養殖大戶。2017年,3戶貧困戶搞起養殖,每戶年收入3萬多元,今年又新增9戶。村里順勢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辦起飼料門市部,均以低于市場零售價10元標準銷售。目前,依靠這一產業全村年銷售收入900多萬元,人均收入1700元。
王宗新又親自到浙江、上海等地聯系勞動力轉移問題,在他的努力下,全村累計組織輸出勞力100多人,實現年均勞務收入500余萬元。另外,他帶領在家群眾從事種植,先后建成300多畝果樹基地。
強班子 講發展
2012年,王沈村僅有30多名黨員,且多數在60歲以上,最年輕的也已50歲。王宗新挨家挨戶與村里的年輕人談心,鼓勵他們入黨,5年來全村累計發展黨員10多名,他還千方百計為這些黨員提供成長平臺,如今這些年輕黨員,有的成為村民小組長,有的成為產業大戶,有的做起建筑生意,有的從事運輸行業,成為促進王沈村快速發展的骨干力量。
換村貌 樹新風
王宗新是王沈村舊貌換新顏的變革人。寒來暑往,他總是不辭勞苦往返穿梭于上級部門和村民群眾之間。既要考慮爭取資金、解決項目問題,還要兼顧群眾切身利益。經過多次走訪和反復爭取,王沈村6.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和6條組級道路全部硬化;村道間裝上現代化的太陽能路燈;白嘩嘩的自來水結束村民肩扛擔挑吃水的歷史;河堤整修一新并換上綠裝;同時建起村“兩委”3層辦公樓;30多戶貧困群眾住進整齊的新式“洋樓”;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部接入進戶。
除了抓項目跑資金,強班子促發展,王宗新還特別注意關懷村里的弱勢群體,時不時就會上門看望村里的“五保戶”、“貧困戶”、“低保戶”和鰥寡孤獨戶等。對村里的上訪戶,王宗新的原則是先交朋友再談心,他深信化解信訪積怨靠的是村干部的行動感召。村里還一直堅持每年正月初五召開村民大會,評選表彰上年度的好媳婦、好公婆和外出務工先進個人。有了榜樣示范,全村逐漸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的淳樸村風。
王沈村在王宗新的帶領下,村里經濟一天比一天活起來,貧困戶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起來,2017年全村實現了脫貧20多戶70多人的目標,人均年收入由過去的6000多元增長到了8000多元,2018年擬脫貧戶也全部因戶精準制定了幫扶措施,脫貧成效正在不斷擴大。相信,王沈村貧困戶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