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9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湖北大力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
精準滅荒 綠滿荊楚
本報記者 鄭明橋 通訊員 周衛平
3月18日,記者在湖北省崇陽縣路口鎮橋邊村混交林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新苗煥發出勃勃生機。
高山土層貧瘠,交通不便,造林成活率低,向來是綠化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湖北省崇陽縣引進專業綠化公司、專業合作社和個人造林,讓“老大難”問題不再難。2017年底,崇陽縣投資100多萬元,為該村修繕32公里林間道后,村里引入崇陽縣銘秀綠化有限公司集中造林7000畝。按照協議,造林完成并撫育管理3年、經驗收成活率達85%后,銘秀公司可獲得造林補助和管護金每畝900元。屆時,村民享受林權收益,基地預計可增收600萬元以上。
崇陽縣只是湖北多元化播綠加速綠色全覆蓋的一個縮影。早在2014年冬,湖北在全省推進“綠滿荊楚”行動,提出用3年時間,實現全省宜林地、無立木林地、通道綠化地、村莊綠化地應綠盡綠。3年來,全省累計完成造林面積997.2萬畝,比目標任務超額完成140多萬畝。
997.2萬畝,相當于3年時間完成了以往10年的造林任務。誰來造林?錢從哪里來?各地政府將目光投向市場。“誰造林、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鮮明的政策導向,激發了社會各界造林的積極性。湖北省林業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造林資金151.8億元,其中政府投入46.6億元,撬動社會投入105.2億元。全省共有4200多個不同規模的公司、合作組織投資造林綠化,市場主體造林面積占新增造林總面積的80%以上。
樹栽上了,活下來才是硬道理。如何破解“年年栽樹年年荒,年年栽在老地方”的頑癥?
“關鍵是要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造林。”湖北省林業廳廳長劉新池介紹,湖北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氣候、土壤特性和立地條件,合理選擇樹種結構和栽植方式,同時按照“誰造林、誰管護”的機制,把管護責任落實到人。3年來,全省完成宜林地和無立木林地造林557.6萬畝,通道綠化81.9萬畝,村莊綠化357.7萬畝;建成國家森林城市7個、省級森林城市18個、森林城鎮128個、綠色示范鄉村4067個。
“綠滿荊楚”行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荒山存在,全省森林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等生態短板仍較突出。為此,湖北今年啟動了“精準滅荒”3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完成208萬畝荒山造林,構建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