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0 作者:佚名 來源:南寧新聞網
隆安縣南圩鎮的鑾正村,四面環山,土地貧瘠,石漠化嚴重,全村共有523戶2068人。在開展精準脫貧前,鑾正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看天吃飯”的貧困村。如今,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鑾正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初步發展育肥牛產業,走出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牛”路子。該村還通過不斷壯大的村集體經濟,反哺村里特色養殖產業,進一步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第一書記田軼來到鑾正村伊始,就走訪調研了解村里經濟情況,而后立即召集村委領導班子及群眾代表,討論分析鑾正村脫貧攻堅主攻方向。“村里幾乎家家養牛,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因此,我們決定以黨員帶動成立合作社的方式發展養殖業,把育肥牛產業作為發展重點。”田軼說。
提起養牛,不得不說說鑾正村村主任覃小松這位“牛”主任。早在15年前,覃小松就發現市場上肥牛賣得貴,瘦牛則便宜多了。抓住育肥牛這一致富商機,覃小松逐漸成為村里的養殖大戶。“脫貧的路千萬條,適合自己本村的才是好路子。因為我們村地處山區,地少貧瘠,只適合種植玉米之類的農作物,所以應該發展養殖業。”覃小松說。
覃小松的想法和田軼一拍即合,很快村里的育肥牛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了。通過將權屬村委的內鑾屯育肥牛養殖基地的牛舍免費安排給合作社社員養牛,對非合作社社員養殖戶則按一定比例收取租金出租,鑾正村逐漸探索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育肥牛模式,既解決了養殖戶沒有養殖場地的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了全村育肥牛產業的發展。
田軼告訴記者:“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后,通過黨支部引領和村合作社帶動,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提高了養殖戶的養殖技術水平,增強了他們抵抗自然、市場風險的能力,村集體經濟成了帶動農戶增收脫貧的新動力。”
目前鑾正村有14名黨員加入育肥牛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380戶發展育肥牛850頭,其中貧困戶206戶,養殖育肥牛357頭,占全村貧困戶的84.08%,養殖戶年發展育肥牛增收4736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4萬元。目前,該村進一步擴大場地建設,帶動更多貧困戶參與集中養殖實現增收脫貧。
在育肥牛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田軼和村干部們還把村里養雞大戶和養鴿大戶聯合起來,成立了隆安縣飛翔養殖專業合作社,將“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入養雞、養鴿產業中,讓村集體經濟隨著特色養殖產業壯大而壯大,再反哺產業發展,進一步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村民李覃松告訴記者,在村集體的支持下,去年他從外地買來雞苗,養到1斤左右時再賣掉,一年收入就有四五萬元。
鑾正村的“牛”路子正是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縮影,去年,我市發展村集體經濟財政補助資金增至每個貧困村50萬元,所有貧困村基本確定了“3+1”個特色產業。其中,317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萬元以上,占全市貧困村總數的75.3%。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