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本報記者 張艷玲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繁榮村本是一個傳統的丘區村落,由于干旱缺水,農業生產條件差,年輕村民大多外出務工,老人孩子留守。近幾年,繁榮村的土地成了“香餑餑”,原本撂荒多年的山地也被開墾出來種上了晚熟雜柑。百鄉萬戶四川調研組來到繁榮村時,漫山的柑橘樹果實累累,上千畝的“清見臍橙”即將采摘上市。當地村民告訴調研組,一畝果樹能帶來超萬元的收益。
繁榮村的產業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呢?村民告訴調研組,這得感謝范老爺子。村民口中的范老爺子,是一位70歲的老人,名叫范敬超,曾任四川省農業廳常務副廳長、省農建辦主任。10年前,從“廳官”位置退休后,他只身一人回到了繁榮村,書寫創業傳奇。
調研組一行拜訪了這位老人。范敬超皮膚黝黑、精神矍鑠,談到創業初衷時,他說自己成長在新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焦裕祿、吳仁寶等盡心盡力為民辦實事的事跡令他動容,但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田地撂荒,家鄉與外面的世界差距越來越大時,他感到很心酸,希望能夠在退休后回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養過兔、鴨、魚,都失敗了,最后才找到晚熟柑橘這個產業。”范敬超告訴調研組,創業初期,他凌晨5點就開始一天的忙碌,時常和果農一起下地,指導果樹的栽種和修剪,還要謀劃土地流轉、制定基建規劃、布局灌溉設施、聯系銷售渠道等。10年前,范敬超揣著18萬元積蓄,從繁榮村幾十畝柑橘起步,如今井研全縣果園總規模已達3.8萬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敬超和當地政府一起探索的“大園區+小果農”模式,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的老難題。“合作社將土地流轉集中,按照標準化果園進行前期打造,路網、水網、電網全部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合理規劃,改了土栽上苗,完成后再由農戶承包種植。”范敬超告訴調研組,目前已有7個鄉鎮31個村加入晚熟柑橘產業體系。
在深入了解當地柑橘產業發展情況后,調研組建議在適當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要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加快培育柑橘生產全過程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果園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管理技術規范,強化技術指導,做好風險防控,向市場提供質量穩定、品質可控的優質柑橘。
“育果先育樹,育樹先育土,育土先育人。”范敬超說,鄉村要振興,最缺的是帶頭人,“組織可以考慮選派退休干部到村任職,與年輕的‘第一書記’搭班子,這些人有閱歷、有經驗,和年輕人正好互補。”
調研組表示,事實證明,像范敬超這樣的“新鄉賢”,在鄉村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價值——他們既熟悉本地鄉情民意,又了解外面的發展趨勢,可以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鼓勵更多像范敬超這樣的“新鄉賢”參與鄉村振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