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3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市扶貧辦網站
脫貧攻堅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始終把脫貧攻堅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始終把文化脫貧攻堅作為全市“十三五”文化建設頭等大事和第一文化民生工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充分發揮文化在脫貧攻堅中的“扶志”“扶智”作用,推動貧困地區文化建設跨越發展,全面提升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水平,確保貧困地區與全市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因地制宜編制完善貧困地區文化產業扶貧規劃
立足各區縣資源稟賦,我辦于去年7月份組織區縣編制完成《重慶市“十三五”產業扶貧發展規劃(2016-2020)》。該《規劃》是推動貧困村產業調整升級的指導性文件,對發揮產業精準扶貧、引導貧困群眾依靠發展特色產業包括文化產業實現增收致富具有積極作用。結合山水文化元素,指導渝東南武陵山區重點圍繞鄉村文化發展民族風情鄉村旅游扶貧,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望山觀水的自然鄉村、獨具魅力的鄉情農莊和各具特色的文化民宿。全市深度貧困鄉鎮定點包干脫貧攻堅行動啟動以來,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組織了歷時近2個月的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規劃編制,把文化產業扶貧作為重要內容納入規劃實施,提出了針對性、操作性都很強的規劃。渝東南范圍內8個深度貧困鄉鎮規劃實施文化扶貧項目16個、涉及資金5000余萬元。
二、大力培育以文旅融合為特征的鄉村旅游扶貧
認真貫徹落實重慶市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渝府辦〔2016〕127號),推進鄉村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講好景區景點文化故事,提升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持續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線路產品和傳統文化節會活動,拓展旅游發展空間。指導渝東南的黔江區、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武隆區和彭水縣等6區縣,積極依托土家族及苗族地區的特色村寨建設和傳統文化,以及烏江畫廊、武陵山等山水優勢,大力發展以民風民俗、文化展示體驗為主導的鄉村旅游扶貧。據統計,渝東南6區縣去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6億元,實施鄉村旅游項目309個,實現了旅游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文化資源開發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指導支持網上村莊去年在黔江、石柱、酉陽等區縣開展“趕年節”“尋春記”等鄉村旅游文化之旅,舉辦大型鄉村旅游扶貧自駕30余場、擺展20余場,帶動消費銷售2000余萬元,新增1萬多名城市會員與貧困戶結對子,帶動萬余戶農戶增收。
三、充分發揮文化扶貧作用促智志雙扶助推脫貧攻堅
全面深化文化扶貧精神扶貧,在貧困地區厚植鄉風文明自力更生的精神土壤,推動出臺《關于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推進“除陋習、樹新風”行動,開展婚喪禮俗整治活動,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動。在貧困村推廣“脫貧攻堅·同步小康”講習所,著力宣傳扶貧政策、法律法規、艱苦創業精神和傳統美德,開展素質培訓、創業、就業服務。推進教育培訓宣傳,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在改擴建農村中小學項目上,推進包括黔江區農村基礎教育建設工程、酉陽縣12所農村中校舍改造等工程。在建設學前教育機構上,推進包括彭水縣30所幼兒園建設項目、黔江區新建41所鄉鎮及城區中心幼兒園、秀山縣新建12所鄉鎮中心幼兒園、酉陽縣25所縣城及鄉鎮幼兒園建設等。深化“一戶一人一技”專項行動,探索創新培訓機制,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力爭每個家庭有1-2人接受培訓,并掌握1-2門實用技術。在職業教育建設上,推進以黔江區為重點的區域性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建設,支持重點發展旅游、民族文化和現代農業等專業。到2020年組織全市20萬名貧困村青壯年勞動力參加以取得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為方向的技能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