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3 作者:佚名 來源:市場星報
記者近日來到六安市霍山縣東西溪鄉東溪村,在村里的魚塘邊,時不時可以見到半米多長的草魚從水面躍起,激起一片漣漪。
“我們村地處江淮分水嶺之間,山里流出的泉水都是源頭水,沒有任何污染。利用當地泉水資源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東溪村村民潘家才告訴記者。從2006年起,潘家才就在村里養魚。
“山泉水養魚,肉質嫩滑,味道鮮美,而且沒有土腥味。”潘家才說,他用山泉水養的鮮魚一上市便成了搶手貨。到2015年,他流轉承包的魚塘達到100多畝,年產活魚5萬多公斤,年銷售額達幾十萬元。
盡管泉水魚銷量一直不差,但是因為地處偏遠,潘家才的魚只能在縣域內銷售,很難走出霍山縣城。如何才能提高養魚的收益呢?潘家才想到了網絡銷售。2015年,他開始嘗試加工魚干和瓦塊魚,在網上做起了魚干生意。
“我們的產品掛到網上后,銷路很快就打開了。泉水魚干批發價達到了每公斤13元,零售價超過了20元。”潘家才告訴記者,2016年,他總共在網上銷售了價值100多萬元的魚干和瓦塊魚,占到他全年總銷售額七成以上。
自家富了不能忘記身邊的鄉親們,潘家才前些年發起成立了山泉生態漁業農業合作社。在他的帶動和技術支持下,當地村民也效仿他用山泉水搞養殖。東溪村宏初組貧困戶彭小民有10畝山塘,這幾年跟著潘家才養泉水魚嘗到了甜頭。
“我是2015年加入合作社的。潘家才向我傳授技術,還回收我養的草魚。去年,我靠養魚賺了2萬多元。”彭小民說。如今,東溪村有8戶村民和潘家才合作養殖泉水魚,還有30多個貧困戶在他的合作社里務工,去年務工收入接近3萬元。
“現在潘家才的泉水魚,已經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載體。我們會進一步支持潘家才做大做強山泉水養魚這個特色產業,幫助他籌建標準化廠房,提升泉水魚加工產品的檔次,提高周邊百姓的收益。”東西溪鄉黨委副書記陳偉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