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5 作者:佚名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本報記者 劉佳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4月,正是春耕好時節。在仁壽,農地里已遍栽糧油作物,經濟林的春肥也大都施放完畢。4月9日,記者在該縣走訪發現,隨著“互聯網+農業”不斷植根基層,當地的春耕呈現出了新氣象、新風尚。
網上買種子農戶種地更有把握
4月9日,在仁壽縣藕塘鄉高峰社區6組,記者看到當地村民但艷容拿著手機一點一劃,便在網上下單買了幾包種子。她家地里已種上了4畝玉米,剩余的2畝水稻則將于本月下旬播種。
“玉米是成單30,水稻則打算種宜香4225。”和往年不同,今年春耕,但艷容通過上網購買了新品種。“我在網上查了下,成單30粉質更高,籽粒更大,畝產平均都能達到千斤以上,而且抗病性很好;宜香4225的米質好,產量也高,還抗病抗倒伏。”但艷容說,去年9月高峰社區通了網絡,她家配了電腦并裝上了20兆帶寬的廣電寬帶。今年春耕,她足不出戶就能輕松查詢各類農資行情,了解新品種、學習種植技術。“我們過去種地就是憑經驗,產量總是上不去。現在利用網絡,才明白種地也講究行距、株數。”但艷容表示,下一步她還計劃和幾個村民一同“搭伙”線上購買化肥、農藥等其他農資。
高峰社區村民周健是藕塘鄉趕場小站村級服務點的負責人,每天他都會趕往縣城裝載包裹。“現在大家都喜歡在網上購物,我算了下,平均每天都要帶回近百個快遞。”周健告訴記者,今年春耕,藕塘鄉有不少村民都是通過網上購買種子,鄉場鎮上的幾家農資店,如今進貨也多是通過網購。除了網上備耕,不少種植大戶和村民也逐漸有了網上銷售農產品的意識,“像耙耙柑、青見、枇杷這些本地特色水果上市時,我們這個站點一天就發貨3000多件。”周健說。
網上查行情種糧大戶一年多掙十幾萬
在仁壽縣曲江鎮水池村,種糧大戶范琨忙著指揮工人將一部分新育好的秧苗栽進地里。范琨是仁壽縣騰贏量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今年大春水稻他計劃將“川香優”“內香優”“宜香優”等優質稻種植比例提升到60%,并大多采用工廠化育秧。
“我們育秧用的秧盤,全部是網上訂購的。”今年春耕,范琨通過上網在一個湖北賣家那里訂購了五萬多個秧盤,按平均22—30盤/畝計算,可以滿足2000多畝水稻的工廠化育秧。網上購置秧盤價廉物美,價格大約為實體店的60%,能夠壓縮不小的種植成本。
“和其他農作物相比,糧食的市場價格波動不大,但不同地方的收購價格有差別,這對于規模化種植戶而言非常重要。”范琨告訴記者,他們合作社每年約生產150萬斤大米,在仁壽當地的收購價約為5.2元/公斤,通過網絡他們可以更了解各地大米的銷售價格和供貨情況,從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市場預判。今年,他們簽下了異地訂單,大米可賣到接近5.4元/公斤,由此可增加收入十多萬元。
對于網上備耕,范琨也有些遲疑,他沒有在網上購買農資,而主要通過廠家直供購買,“網上的種子、化肥、農藥良莠不齊,我們的采購量又很大,雖然線上購買是能縮減一些成本,但如果買到‘歪貨’影響產量,那就得不償失了。”范琨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