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6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市扶貧辦網站
去年7月以來,全市緊扣市委統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和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八條”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優勢兵力、集中主要火力、集中全部精力,強化支撐體系,聚焦精準發力,扎實推動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聚焦脫貧政策對接落地,打通阻礙“最后一公里”
一是以“學懂、弄通、做實”為根本遵循,開展全覆蓋宣傳培訓。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組織3個宣講團,開展“榜樣面對面”專題宣講。運用農民工春節返鄉時機,通過舉辦脫貧攻堅“講習所”“農民夜校”、院壩會等形式,開展面對面交流、點對點宣傳,切實做到家喻戶曉。分級分類組織區縣領導、扶貧干部、駐鄉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黨組織書記等2234人次參加專題培訓。
二是“以統籌到區域、精準到人頭”為基本思路,實施行業扶貧專項行動。因地制宜編制18個深度貧困鄉鎮精準脫貧規劃項目2372個,規劃總投資162億元,開工建設規劃項目453個,完成投資17.3億元。圍繞路、水、電、訊、房和環保等基礎設施短板,扎實開展交通三年大會戰、水利扶貧大攻堅、人居環境大整治、公共服務大提升和創新創業大幫扶等行業精準扶貧行動。啟動“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訊”等各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208個,完成投資8.5億元,新建、改建鄉村道路2100余公里。實施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36個。啟動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項目建設34個,實現鄉鎮集中式污水處理全覆蓋。
二、聚焦幫扶措施精準施策,補齊各類短板弱項
一是以高質量脫貧為目標,實施“一戶一策”。按照“戶戶見面、人人參與”的原則,自下而上開展3輪次拉網式核查和動態調整,精準識別貧困人口1.4萬人,并逐一分析原因、完善脫貧規劃、落實幫扶措施。發放扶貧小額信貸9308萬元,實施產業扶持帶動4.6萬人、轉移就業幫扶2.2萬人、醫療救助1.9萬人、教育資助1.8萬人、生態保護和易地搬遷3500人、保障兜底210人。
二是以貧困群眾為主體,強化“志智雙扶”。加強以村風民俗、自立自強為重點的農村公序良俗建設,健全“村規民約”,設立鄉賢講理堂、成立道德評議會、組建村民議事會,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全面開展脫貧攻堅“紅黑榜”“五好家庭”等評議評選活動,推薦市級道德模范候選人18名,開展“身邊的脫貧故事”微訪談活動150場次,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21所,組織貧困人口創新創業培訓769人次。創辦《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簡訊》,深度宣傳報道先進事跡和先進經驗,充分調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聚焦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培育多元富民產業
一是以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為方向,大力培育扶貧主導產業,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派出專家組對各鄉鎮產業基礎、資源稟賦、水土特點、新型經營主體數量等進行深入調研,指導鄉鎮規劃特色效益農業項目283個,啟動實施121個。鞏固、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產業基地13個,打造“三品一標”等品牌農產品64個,建立農業特色產業專家大院2個。規劃生態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業項目120個,啟動57個,新發展特色經濟林20萬畝,新增“森林人家”等鄉村旅游接待戶1900余戶,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線路產品和節會活動,覆蓋帶動貧困人口4000余人。啟動電商物流項目建設11個,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160余人,組建農民電商合作社83個,扎實推進農旅、農商深度融合。
二是以打造“股份農民”為核心,以“三變促三增”為重點,深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采取村民聯動、村社共建、股份合作等形式,積極推進“三變促三增”。清理核查集體資產3.8億元,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8.2萬戶,組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1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2個,引進種養殖龍頭企業32家,形成“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多元化經營模式,帶動農戶5000余戶。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實施財政扶貧資金“以獎代補”“轉補改投”,落實財政資金股權化改革近1億元,受益貧困戶達3000余戶。
四、聚焦保障措施落實到位,提高脫貧攻堅成效
一是以黨建為引領,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市領導率先垂范、帶頭落實,區縣黨委政府主抓主攻,牽頭部門全力助推,18名駐鄉工作隊長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集中精力抓攻堅。調整鄉鎮“一把手”11名,從區縣各部門選派18名優秀年輕干部掛任鄉鎮黨委委員專攻脫貧攻堅。制定《關于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因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88名、調整村級黨組織書記136名、回引本土人才92名擔任村“兩委”負責人,選派駐鄉駐村工作隊員949名。
二是以從嚴從實為要求,加大監督執紀力度。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深入開展“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落實公示公告等十項監管制度,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扶貧義務監督員作用。開通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建立脫貧規劃項目庫,逐項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區縣,建立工作動態、項目推進、問題整改三個臺賬,實行掛圖作戰、倒排推進。建立市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常態化督查巡查制度,集中開展明查暗訪3次,實施第一書記到崗履職情況專項督查,確保扶貧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