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8 作者:佚名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
“這一片以前是什么也種不出來的荒山!誰能想到,如今卻變得那么值錢。”望著眼前的這片鉤藤種植基地,劍河縣革東鎮光條村村委會主任歐明光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4月12日,記者一行來到劍河縣革東鎮光條村,遇上了村里的鉤藤種植大戶歐明光。
歐明光是縣人大代表,他深感自己肩上擔著帶領村民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可是,光條村海拔較高,連一塊平整的土地也找不出來,什么樣的產業才能在村里落戶呢?
“我看這些山都是荒的,就想著種點生姜,反正是長在土里的,應該能種出來。”歐明光告訴記者,2011年他在荒山上開始種生姜,但是現實給了他沉重一擊,那一年他顆粒無收。
盲目選擇產業不行,坐以待斃更不行,光條村的產業發展出路在哪?正當歐明光喪失信心的時候,劍河縣農業局的技術員找到了他。
“技術員他們帶來了鉤藤苗,說是一種很有經濟價值的中藥材,很適合我們這里的地理環境來種植,問我敢不敢種。”回憶起剛開始種植鉤藤的心情,歐明光語氣依然堅定:“敢,我當然要起到帶頭作用。”
40畝、50畝……100畝,就這樣,從2012年開始,光條村的鉤藤種植規模越來越大,滿山的鉤藤也為光條村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2017年11月鉤藤開始陸續進入采摘期,天天請村民幫忙采摘鉤藤,一天給他們80塊錢工錢。采摘下來的鉤藤,縣供銷社以5塊錢一斤的保底價格收購走,到今年過完春節,我們就掙了8萬多塊錢。”歐明光說,“鉤藤全身都是寶,它的葉子、樹根、樹干,都能賣錢。種出來,不愁賣!”
“以前不敢種,我們都是觀望的態度,現在看到歐主任把鉤藤種得那么好,我們也愿意用自家的土地來種點鉤藤。”今年,村民歐昌海、歐光成、歐安動等20多戶貧困戶都紛紛主動申請加入光條村松板吾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鉤藤。
近年來,劍河縣委、縣政府把鉤藤產業作為全縣脫貧攻堅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相應科研平臺,著力培育開展技術攻關,采用“政、學、研、企、產、用”產業發展模式,打造全國最大的鉤藤種植基地,約占全國鉤藤總產量的60%以上,構建“中國鉤藤之鄉”。由縣財政出資組建劍河縣金鉤藤產業供銷合作發展有限公司,并申請到貴州產業發展子基金1000萬元,對全縣鉤藤保底收購,同時縣財政每年預算500萬元作為全縣鉤藤價格保底收購資金。目前,劍河縣種植鉤藤涉及農戶2.5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00戶1.8萬人,政府政策性調控,不僅讓群眾得到經濟上的利益,鉤藤產業的健康發展也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長期保障和“綠色銀行”。
春風拂過,新發芽的鉤藤枝隨風舞動。看著曾經的荒山如今成了致富的金山,歐明光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將繼續完善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種出更優質的鉤藤,讓這片山產出更多‘金子’,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