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9 作者:佚名 來源:青海日報
“王書記來我們這里時間不長,但他到了我們村后,給我們辦了好多實事,他是替我們老百姓著想的好書記啊!”
“是啊,你看現在咱們村的文化廣場、農家書屋、人飲管網改造,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也讓村民享受到了黨的政策帶來的實惠啊。”
近日,在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石溝沿村新建村級綜合辦公服務中心的農家書屋里,老黨員許長琴和村民祁蓮香正在書架下翻看書籍,他們一邊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一邊互相談論著。她們口中的“王書記”正是選派到石溝沿村的“第一書記”王東興,原平安區農牧局干部,區種子站副站長。
從入駐到石溝沿村的第一天起,王東興就堅持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僅僅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走遍了石溝沿村的家家戶戶、溝溝坎坎。在入戶走訪過程中詢民情、訪民意、問民需,把走訪建檔立卡戶、深入調研貧困戶致貧原因作為工作重點。
“王書記來到我們村以后,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加深了團結,干事都很有熱情,也不怕遇到困難,他就是我們村里的‘領頭羊’。”村委會主任魏占山說道。
王東興來到村里為村民辦了不少實事,爭取區農牧局幫扶資金5萬元;開展精準扶貧培訓200余人次,簽訂貧困戶就地務工勞動合同12人,年收入達86400元;爭取聯姻支部幫扶資金4000元,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積極協調聯點單位區農牧局提供兩頭種公豬發放給養殖大戶,為石溝沿村“自繁自育”養殖打好基礎;爭取落實危房改造資金9萬元,使兩戶建檔立卡戶有了新居;積極協調區教育局補助本村大學生8名,共計36000元。
“如今,我能住上這么寬敞明亮干凈的房子,多虧了王書記,他還隔三岔五到我們家里來看望我,給我送錢送東西,我一個殘疾人,身邊沒人照顧,幸虧有王書記在村里,傷風感冒還得靠他。”村里的孤寡老人張生蘭滿懷感激地說道。
石溝沿村曾經是全省養豬示范村,針對本村良好的養殖基礎,王東興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富硒特色養殖業,把生豬養殖作為全村精準脫貧的主導產業,確定落實25戶積極性較高的貧困戶,人均投放5400元扶貧資金,利用授信貼息資金再帶動發展20戶,每戶養殖生豬5-10頭。同時,及時搶抓仔豬價格居高不下的有利時機,動員貧困戶至少養殖1頭繁育母豬,待產仔后僅仔豬收入戶均達到8000元,包括生豬銷售,每戶貧困戶實現當年脫貧。
“要不是王書記的動員,我怎么可能養這么多豬,心里沒底,也不敢養啊。王書記是農牧局干部,他給我講養殖技術,指導我給豬看病,給我帶養殖方面的書,還給我家爭取到種豬!”通過努力,2017年,村民李成俊養殖生豬達130余頭,母豬10頭,一年下來,就生豬養殖這一塊收入達12萬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第一書記的奮斗目標。要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就得真心誠意干一些事情。”王東興這樣說,也這樣做。
王東興在文化建設、種養殖業,餐飲服務等方面,以現代農牧業發展為導向,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綜合素質和加快高素質現代農牧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目的,大力培育特色種養、勞務經濟、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型扶貧產業,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著力增強全村造血功能。到2017年底,石溝沿村50戶144人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實現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王東興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心系石溝沿村癡心不改,情牽廣大群眾無怨無悔,始終心系群眾,關愛幫助困難群眾,他把真心、真情、實干的工作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理想信念。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