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9 作者:佚名 來源:光明日報
雞鳴大青山 鄉親富起來
作者:本報記者 高平 本報見習記者 張穎天
【攜手邁向美好生活】
坐落在呼和浩特大青山北麓草甸草原腹地的武川縣白彥山村,在群山環抱中迎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武川縣山林蟲草雞養殖合作社創辦人姜和平像往常一樣,挨個兒查看著雞舍、育雛棚和養雞場,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成群結隊的雞跟在他身后,咯咯亂叫,有的還張開翅膀給他跳舞。姜和平說,這里的雞以采食野菜、草籽、昆蟲為主,兼以各種谷物為輔,產出的禽蛋產品綠色健康、味道鮮美,被譽為無污染綠色產品。
姜和平是地地道道的武川漢子,1985年高中畢業后,年僅19歲的他由于家境貧寒而輟學。生活的窘境沒能讓他失去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他開始嘗試和朋友合資發展養雞產業。
姜和平說,剛開始養雞的時候只有一臺破舊的摩托車,每年育雛期間,需要翻越山路到呼和浩特購買雞苗,遇到大雪封山,要走30公里的山路出山。慢慢地,他把養殖場越做越大。
養殖場經營狀況的不斷好轉,改善了老姜窘迫的生活,也帶動了武川縣肉雞養殖業的蓬勃發展。老姜漸漸發現市場上對農產品“量”的需求轉變為“質”的需求,優質綠色農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2006年,他開始轉型發展生態散養雞產業,踐行生態養殖理念,利用優質的自然環境資源,建起了沼氣池,在無害化處理雞糞的同時又充分利用雞糞制造沼氣燃料,實現了綠色循環發展。
先富起來的姜和平干勁兒越來越足,可村子卻越來越冷清,越來越多的鄉親選擇遠走他鄉外出打工賺錢。秀美的家鄉留不住村民,姜和平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個人的美好生活不算美好,只有大家都安居樂業才是真正的幸福”,姜和平心里一直有一個聲音,“很多時候只要別人幫他一下,就可以擺脫困境,我要成為那個有能力扶別人一把的人。”
面對村子里許多家庭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狀況,老姜想到村里有許多荒廢的山林地,可用農戶富余糧食搞生態養殖,既能解決“賣糧難”問題,又能增加農民收入。2009年老姜成立了養殖合作社,他動員有散養土雞經驗的農戶,以“合作社+基地+農戶+品牌”“合作社+基地+社員+散戶”等方式積極與農戶合作。合作社提供統一雞苗、技術、管理和銷售渠道,農戶負責養殖,增加農戶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農戶經營風險。
為解決鄉村交通不便、農戶賣蛋難問題,老姜多次組織下鄉收購貧困戶雞蛋。一位70歲的老母親帶著自己腦癱的兒子相依為命,以前都是靠著低保維持生活。自從老姜送來了雞苗,開始養雞,每逢收購雞蛋,都能獲得不少的收入,生活也有了起色,她每每提起老姜都滿心感激。
為了辦好合作社,老姜還成為呼和浩特市的科技特派員,走家串戶普及科技致富的觀念和方法,免費為村民提供系列配套服務,累計為貧困社員無償提供雞苗1.5萬余只,價值近20萬元,為45戶貧困社員無償提供雞舍建設資金2.5萬元,帶動140多戶農民發展生態養殖。
為了帶動發揮白彥山生態資源的優勢,老姜把“生態觀光旅游+農家樂”提上了議事日程。他希望通過“互聯網+生態養殖”模式,讓武川的農副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家鄉富起來,鄉音多起來,老姜的美好生活愿景正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開花結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