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1 作者:劉昊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家鄉的“那盤美味”是永遠不變的鄉愁
——沙灣縣大盤雞文化產業發展紀實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劉昊
“‘那盤美味’是沙灣縣的大盤雞。”回到家鄉安集海鎮三旗村返鄉創業的柳剛對記者說。
在新疆能把一只雞做成產業,且做得風生水起的是90年代沙灣人發明創造的大盤雞了。以前,內地游客來新疆旅游是上天山、看草原、吃烤肉,如今又多了一項美味——品嘗沙灣大盤雞。
前不久,記者跟隨農業部“百鄉萬戶”調研組在沙灣縣駐村一段時間,發現在沙灣縣無論是在賓館里還是路旁小飯館,無論是游客還是當地人最愛吃的一道飯食就是大盤雞,之所以稱它為飯食,剛上來是一道菜,雞肉和土豆等吃的差不多了,再上一份皮帶面拌進汁里就成了主食。
據了解,沙灣縣涉及大盤雞的餐飲有近千家,從業人員2萬人左右,在大盤雞特色餐飲的帶動下,一產產值10億元,占全縣19%,同時,沙灣大盤雞產業帶動旅游、住宿、餐飲、娛樂等消費,實現增加值近20億億元。
為什么沙灣大盤雞讓疆內疆外吃客著迷?為什么一盤大盤雞竟然能拉動養殖業、種植業、飲食業和旅游業這一整條產業鏈的發展?為一探究竟,近日,記者來到沙灣縣做了深入采訪。
“雞”產業的興旺發達為養殖戶啟開了增收致富大門
自沙灣大盤雞從興起到風靡天山南北,活雞供不應求。當地農民發現了這個商機后,紛紛加入到養雞的隊伍中來。“農村的院子很大,我當初也在自家院子里搞起了養殖。那時養一批雞能掙2000元錢,很多農民靠養雞富了起來。”金溝河鎮雙盈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張寶華對記者說。
當初為了養好雞,張寶華自費到石河子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禽病防治專業學習。為了帶動更多鄉親養雞致富, 2010年,在鎮政府的扶持下,張寶華成立了金溝河鎮雙盈養殖專業合作社。經過張寶華的精心打理,合作社有了5萬只雞的養殖規模,并且引進了一套全自動化管理設備,養殖場成了大盤雞的主原料基地。面對火爆的市場需求,張寶華說:“我們搞養殖一定要抓住市場,根據市場的需求更新品種,抓好原料供應,發展特禽養殖。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綠色、有機、健康是餐飲業的主旋律,大盤雞以土雞為主原料更受大眾喜歡,我覺得目前需要增加土雞養殖量,這是今后養雞業適應消費市場的發展趨勢。”
沙灣縣農業局休閑觀光農業辦公室主任李毅對記者說,沙灣縣目前有各種形式和特色的養殖專業合作社有200多家。沙灣縣良種場的張發偉的養殖場就屬于特色養殖并兼有休閑觀光農業的經營模式,他在200畝的枸杞園里專養枸杞雞,通過在枸杞地里投放雞苗,形成“林下經濟”,游客來時可以現場捉雞制作大盤雞品嘗。張發偉說,每年能出欄3000只左右,具有藥用價值的“枸杞雞”是供不應求。
為規范養殖標準,沙灣縣開始整合雞場養殖人員和技術資源,探索推進“合作社+農戶+企業”生產經營方式,制定無公害蛋雞飼養管理各項規程,實行統一基礎設施、品種、技術培訓和服務、飼養技術、防疫檢疫、飼料和獸藥、記錄記載、品牌銷售的“八統一”生產模式,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嚴格蛋雞的生產銷售各環節管理,試點推廣標準化、自動化養殖技術。如今,沙灣縣已成了周邊地區的蛋禽交易中心,本地的雞不僅滿足了當地每年100萬只的消費需求,還遠銷石河子、昌吉等地,可以說,這只“雞”產業的興旺發達為當地農民啟開了增收致富大門。
“紅色伴侶”成了戈壁灘的一道靚麗風景
大盤雞有一道極為重要的配菜也是調味品是辣皮子,紅彤彤的鮮椒被當地人稱為“辣妹子”,曬干了的辣皮子則被稱為大盤雞的紅色伴侶。在沙灣縣開了兩家“沙灣第一盤”大盤雞的店老板賈世軍每年都要收購貯藏3000公斤辣皮子,還必須是本地產的,否則,大盤雞就做不出那個味道,競爭激烈的飲食市場使得口味刁鉆的顧客再也不會二次上門。
沙灣縣安集海鎮素有“中國辣椒之鄉”的美譽,辣椒種植歷史長,種植面積大,29個行政村是村村都種辣椒。史料記載,當地的辣椒是由左宗棠的湘軍帶進來的。安集海鎮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硒土壤等特殊的光熱水土資源,讓這里的辣椒色紅味美,品質優良,當地農牧民有60%的收入來自辣椒種植。全鎮15.3萬多畝耕地有6萬多畝種的是辣椒,產量25000噸,一到秋天,晾曬在有“萬畝辣椒曬場”之稱的戈壁灘上的紅色辣椒成了這里一道靚麗的風景。如今,安集海的辣椒是暢銷全國各地,甚至漂洋過海出口到韓國。安集海鎮鄉土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柳培軍對記者說:“當地的辣椒種植品種主要有九個,其中專門供應大盤雞用的品種是名為紅籠(17.16)辣椒,占辣椒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記者了解到,鄉土地合作社共有入股土地8000畝,種的全部是辣椒,每畝純收入能達到1500元,每個社員平均擁有耕地30畝,每家僅辣椒一項收入就能達到4萬元左右。
大盤雞帶動的不僅僅是辣椒產業的興旺,還有其他相關作物的種植。李毅說,為保持大盤雞的質量和特色,沙灣縣協同新疆職業大學制定了《沙灣大盤雞制作工藝標準及質量標準》,研究出沙灣縣大盤雞最佳搭配是博爾通古鄉出產的土豆、安集海鎮的辣椒、大蔥、當地養殖的無公害土雞。目前,在全縣形成了6萬畝辣椒、1萬畝土豆、1萬畝大蔥的種植規模。
六屆“大盤雞美食文化節”的舉辦讓沙灣大盤雞美名傳四方
沙灣縣是大盤雞的故鄉,沙灣大盤雞現在已經走進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也走向了世界各地,沙灣大盤雞現在既是美味,又是文化。
土生土長的沙灣縣作家方如果專門研究沙灣大盤雞從誕生到成長這一段過程給沙灣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并為此寫了一本書——《大盤雞正傳》。這本書從2009年出版第一版至今已銷售10多萬冊,該書描述的是大盤雞何時出現到如何發展成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洋洋十萬字關于大盤雞的舊聞新事,首次提出“大盤雞文化產業”這個概念,這足見大盤雞的文化魅力。方如果向記者介紹大盤雞的特色時以一種詩意的語言說:“大盤雞”這道菜端上來時細端詳,形似峰巒,繞以霞水,山水間云蒸霧靄,紅黃白綠相映...雄心勃勃的方如果計劃籌資7億元要建成一個新疆民俗園,其中就包括大盤雞文化產業創意園,讓游客吃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是一種文化。
從2011年開始,沙灣縣每年都要舉辦一次“大盤雞”美食節,至今已舉辦了六屆,這具有當地特色的大盤雞文化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沙灣縣委縣政府真正把大盤雞產業做成了富民的金字招牌,縣域支柱產業。"我出生在沙灣,生活成長在沙灣,無論是在內地求學還是在他鄉工作,總是忘不了家鄉的美味——大盤雞,這就是如今大家常常說的記得住的鄉愁吧。”返鄉創業承包了兩座大棚的柳剛說。
沙灣縣通過舉辦沙灣大盤雞美食文化節,給沙灣縣帶來了巨大變化,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人們文化生活也得到了空前提高。憑借特色大盤雞美食,沙灣縣先后獲得“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游城市”、“中國大盤雞美食名縣”、 “新疆大盤雞美食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2015年中烹協授予沙灣縣“中國大盤雞美食之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