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2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通江巴山土豬肉】
生態放牧產生的有機食品(鄉村發現·美味)
本報記者 顧仲陽攝影報道
圖為晾曬的臘肉。
四川省通江縣位于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至今仍然保持著天然的原生態系統,這里森林覆蓋率高達66%,有中藥材2000多種。在春在鎮擂鼓寨村,考古學家發現了5000多年前遠古人類所使用的石器,出土的文物還包括家豬左下頜齒骨化石以及陶豬頭等。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先人們就已經在此飼養家豬了。這種豬就是繁衍至今的巴山土豬。
乾隆皇帝有一個叫李鐘峩的太師。李鐘峩出生在通江縣興隆鄉瑪瑙村,把巴山土豬肉帶進了清宮。據清宮膳食檔案記載:巴山豬肉為皇室貢品。
從古至今,巴山土豬一直是巴山人主要的肉食來源。每年冬至前后,家家戶戶殺年豬,廣邀遠親近鄰行酒令、嘗血旺、吃肥肉,俗稱“吃刨湯肉”。“殺過年豬,吃刨湯肉、熏老臘肉過大年”,這是幾千年來巴山人的民俗文化傳承。
巴山土豬的原生豬種叫青峪豬,主產于大巴山諾水河畔的青峪鄉。青峪豬抗病性好,肉味香濃,口感細膩,1978年被命名為四川省名優豬種。然而,后來由于經濟效益低等原因,養殖越來越少,到2008年在通江幾乎瀕臨絕跡。
也正是這一年的春節,通江人張育賢在朋友家吃到了一盤口感特別好的臘肉,這讓張育賢想起了兒時吃的青峪豬肉,并從中看到了商機。他毅然放棄了外企工作,回鄉成立通江縣巴山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青峪豬保種選育和有機養殖。
2009年初,張育賢邀請畜牧遺傳育種方面的專家組建了一支豬種甄選隊,踏遍通江山河,尋找純正的青峪豬豬種。直到2009年4月18日,終于在諾水河鎮離公路48公里遠的大山深處找到了一頭血統純正的青峪豬。
青峪豬在巴山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不斷繁衍,逐步由衰轉盛。公司采用360天以上全生態放牧模式,全程有機飼養,這里的豬吃百草,舔硒土,喝山泉水。2011年青峪豬肉通過農業部門有機食品認證。通過下載巴山土豬APP,消費者可隨時觀看牧場實拍;通過掃描豬肉包裝上的二維碼,消費者可以追溯養殖加工每個環節。
為把巴山土豬發展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巴山牧業公司還將通過“政府+銀行+保險+企業+農戶”模式,帶動1萬戶農戶養殖巴山土豬。
小貼士
怎么去:從四川省巴中市到通江縣后,沿通(江)平(昌)路方向2公里即到巴山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牧場。
怎么吃:新鮮豬肉可以燒制紅燒肉、肘子等菜肴,也可制作臘肉、香腸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