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4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向農業現代化的高標桿邁進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紀實
圖為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蔬菜生產基地。
圖為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一角。
閱讀提示:無錫市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自2006年始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已入駐企業110家,規模產值達7.22億元,形成了集園藝作物種子種苗研發、繁育、加工轉化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并在科技孵化,應用先進農業裝備設施,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引領高效農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顯現出強勁的輻射效應,于去年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薛文華 本報記者常力強 文/圖
4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集地分布著實驗室、種苗培養室、智能化蔬菜和花卉溫室大棚、農業物聯網展示中心、現代農業博覽園,以及紅豆杉、繡球花和彩色苗木的繁育基地等等。而組織培養、半透明的光伏板、過濾光譜的大棚塑料薄膜、水肥一體循環系統等無不在講述著高科技農業的故事。四月,記者走進人均耕地面積僅0.27畝的江蘇無錫,領略到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對高標準、高品質、高科技、高產出和高效益現代化農業的追求。
高科技支撐產業聚集獨具特色
在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高科技農業示范園,盛開的蝴蝶蘭讓視線中躍動著粉色的旋律,一排排盆栽的繡球花種苗綻放著新鮮的綠色,成千上萬個玻璃器皿內小小的枝芽則正在發育待成長為新的大樹。
“無錫的耕地資源非常稀缺,所以我們要更加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耕地,發展更高質量的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程銘心說,基于對種子種苗在現代農業中重要性的認識,依托當地原有的花卉產業和周邊省市對花卉喬木的大量消費需求,園區逐漸聚集了生物育種、種苗繁育、種子加工的大量龍頭企業,形成了以園藝作物種子種苗繁育為優勢的主導產業。
目前,產業園已建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39980畝,形成了洋蔥、胡蘿卜、大蔥、花椰菜、番茄、小白菜、西葫蘆等蔬菜,紅豆杉、繡球花和彩色苗木等園藝作物以及水稻種子種苗研發、繁育、加工轉化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在園區種子種苗繁育產業高度聚集的背后,則是高科技的支撐。在育苗中,園區采用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繡球花無土栽培介質育苗和快速繁殖技術,自主研發出先進的喬木種苗組織培養快速繁殖、種苗脫毒與工廠化生產等技術,可以利用修剪樹木后廢棄的枝芽育苗,實現年組培3000萬株彩色苗木種苗。
“農業最先進的科研成果和技術裝備只有通過在產業園使用示范后才能逐步被認可并得到推廣。”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錫偉說,“所以科技成果孵化轉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一項重要責任。”
通過實施科企合作、院校掛鉤,產業園現已與中科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10多家科研院校形成緊密合作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承擔了國家、省級、市級項目100多個,采用了組織培養、地源熱泵、花期促控、避雨栽培、節水灌溉等新技術約20項。農業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試驗田,并且逐步向產業基地、種養大戶推廣的機制初步形成。
同時,園區不斷加大對新型農機的試驗和推廣力度,通過建設育苗中心、農機庫房及農機維修中心、谷物低溫烘干中心、精米加工中心的“四位一體”農機中心,實現了稻米生產“全程不落地”;引進了“智慧稻草人”農業綜合信息智能監測系統,實現了農作物種植環境信息數據的實時采集、存儲、傳輸和管理;引進了新型缽苗高速插秧機,使用缽苗育秧流水線實現精量播種,每畝可節省種子50—70%,增產10—15%。
另外,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園區建成智慧農業研發、示范、應用、推廣的陣地。生產環境監測與控制,農產品質量追溯和智能決策系統覆蓋了園區設施花卉、果蔬、中草藥、大田作物等多種業態。
高標準生產綠色發展節本增效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資源環境“硬約束”加劇,迫切需要轉變生產經營方式。
“所以,如何用更少的能耗,讓農業有更高的產出,就成為產業園的一個重要課題。”產業園高科技農業示范園總經理顧偉詠說,“我們已實現了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大數據的收集分析,掌握了一棵水稻或白菜從發芽到成熟需要多少水,多少肥料,以及在什么時候澆水施肥的精確數值,這樣就會在產量不受影響的前提下讓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
近年來,借助物聯網感知中心平臺,產業園主動探索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模式,運用生態農業領域的新技術、新裝備,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強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倡導綠色、生態、可持續的農業新產業新業態,讓產業園在農業資源污染治理、農業生態循環發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方面持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近年來化肥的使用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以園區在生物有機肥的使用推廣上也要做出示范。”顧偉詠介紹說,產業園利用現代自然科學和生物技術的交叉手段,在農用生物制劑的研發和應用上加大步伐,建設了有機肥料和生物肥料應用示范基地,加強試驗和推廣。
同時,圍繞水稻環境監測與土壤重金屬監測、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綠色發展項目,園區引進了太陽光利用型植物工廠,試驗推廣了節水灌溉、化肥農藥減施、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技術,有效改善了產業園農業生態環境。
在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方面,產業園也進行了探索,比如利用稻麥秸稈加工食用菌基料,年可加工食用菌基料2萬棒;利用紅豆杉加工廢料、廢渣發酵生產有機肥,然后再返回到種植基地。
當然,多項新科技成果的應用也為農業的綠色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比如阻隔昆蟲可見光譜的塑料薄膜可以讓蔬菜幾乎免于遭受病蟲害,自然也不再需要使用農藥,再加上無土栽培的清潔環境,甚至連洗菜的水都可以節省掉。
高輻射帶動建立富民長效機制
作為無錫農業高新技術創新的“主陣地”,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在帶動當地農民就業,以及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推廣方面顯現出強勁的輻射力。
據張錫偉介紹,產業園自創建以來,積極探索產業富民、就業富民、保障富民、合作富民等農民增收長效機制,通過組建花卉、水果、蔬菜及稻米合作社,鼓勵成立家庭農場等方式,進一步把帶動效應輻射到園區周邊地區的農戶。目前,園區已組建各類富民合作組織82家,帶動了當地農民1.5萬人就業,園內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元。
同時,園區還圍繞集種子種苗生產、加工、研發等于一體的產業特點,大力推進加工物流銷售體系建設和休閑農業發展,形成了種子種苗產、加、研、銷、游一體化發展格局,通過品牌、技術、銷售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培育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7家,覆蓋水果、蔬菜、中草藥、花卉等產業,帶動3789戶農戶投入產業發展,實現年增收近4500萬元。
此外,園區還通過組織開展土地承包權平等、自愿、有償置換城鎮社會保障工作,將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目前,產業園范圍內累計置換土地9000余畝,近2400戶農戶享有城鎮社會保障,人均年保障水平在1.5萬元以上。
當然,產業園的輻射帶動半徑遠遠不止周邊農民。事實上,園區精品蔬菜園以精品、特色蔬菜種苗繁育、展示、推廣為重點,已推廣至無錫全市蔬菜基地,帶動了當地蔬菜產業發展;產業園繁育的胡蘿卜、大蔥等蔬菜種子已推廣到甘肅、河北、湖北、山東和海南等地,覆蓋了全國100萬畝的蔬菜種植。
在科技示范方面,目前由園區無錫(日本)三陽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最先進的植物工廠技術已經向昆山、寧波、南京、新疆等地進行整體技術輸出;園區內江蘇東郁園林有限公司引進國際最先進的彩色苗木繁育和工廠化生產技術,已在上海、浙江、江蘇、江西等地建立了高規格的現代化生產基地,種苗銷往福建、江蘇、浙江等十多個省市。
另外,園區還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推進實施了科普教育、農耕體驗、農業觀光、主題節慶等休閑農業項目,建立了農業科技展示及農耕文化展示館,展示了組培、水培等種苗繁育技術,開展了農業科技培訓與教育活動,形成了“農業博覽主題公園”、“紅豆杉康樂旅游”兩大品牌,年吸引各地游客210萬人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