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4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山東省濟寧任城區:
“稻+”生態種養提質增效
王世友 范培倩 本報記者 程天賜
近年來,緊靠微山湖濕地保護區的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發揮生態優勢,把“稻+”種養作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種稻又養蝦、蟹、魚,通過立體化種養模式實現種養雙贏。目前,任城區推廣“稻+”生態種養項目示范基地達20多家,稻蝦共作面積達到6000余畝,年實現總產值3600多萬元,“稻蝦共作”成為當地農民綜合種養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稻蝦共作,種養雙贏增效益
“不要小看稻田里的那幾百斤龍蝦,它們不僅能增加幾千塊錢收入,還能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減少農業污染。在小龍蝦生長過程中不用化肥、農藥,這樣產出的米更香甜,蝦更潔凈美味!眹L到種養結合模式甜頭的百果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崔愛國高興地給大家傳授經驗。
2017年春,崔愛國流轉了300畝低洼地,率先搞起水稻生態種植、稻蝦共作。任城區“稻+”生態種植試驗示范項目落戶在這個農業產業園。由百果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生產主體,任城區農業局負責技術指導。以國家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為依托,項目當年在百果園的示范試驗種植基地試種300畝稻蝦、稻蟹共作,采用生物有機肥、綠肥相結合的模式,形成零化肥農藥稻蝦共作示范基地。去年,實現畝產稻谷700公斤,畝產小龍蝦100公斤,畝產值達5690元。今年又擴大200畝種養面積,增加“稻+魚”生態種養,核心面積將達到500畝。預計今年畝產值能達到6000元左右!叭ツ辏瑑扇f斤生態蟹田米經過統一包裝、統一品牌,深受消費者歡迎。稻蝦田不僅給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也保護了生態環境!贝迱蹏f。
王東領是濟寧嘉鳴牲豬養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充分利用公司自有沼渣、沼液的優勢,流轉土地170畝用于“稻+”生態種養項目,形成種養結合,變廢為寶!邦A計今年畝產優質綠色生態大米450公斤,小龍蝦175公斤,這樣一算一畝綜合收入可觀!蓖鯑|領說。
綜合種養,發展現代農業新模式
在任城區喻屯鎮喻興農業園“稻+”生態種養項目示范基地,農民們正在稻田里緊張忙碌著。據項目負責人蘭慶武介紹,喻興農業園“稻+”生態種養基地幾年前是一家礦區塌陷地,2017年流轉了400畝土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采用稻蝦生態共養模式,聘請了江蘇射陽縣種養專家負責技術指導,一期項目種植基地試種170畝稻蝦共作,采用生態有機肥、綠肥相結合的模式,形成零化肥農藥稻蝦共作示范基地。目前已全部完成蝦池溝渠開挖,稻蝦綜合種養具備了良好的條件,今年預計畝產有機生態大米650公斤,小龍蝦200公斤,產值將達到120萬元。
“我們以推廣‘稻蝦共作’為契機,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不斷放大稻漁綜合種養的經濟效益,將產業鏈從大米種植、魚蝦養殖延伸到大米深加工、水產品開發。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旅游、熱帶水果種植項目,成功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一種模式,正讓全區農民受益。”任城區委書記岳根才說。
據介紹,目前,任城區水稻種植面積達25萬余畝。去年以來,任城區大力實施生態水稻示范項目,示范推廣稻漁共作、稻菇輪作等“稻+”生態高效種養模式。對符合要求的稻漁示范基地項目,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資金,通過財政支持和項目實施,激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態水稻種養試驗示范基地建設的積極性,示范引領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加快農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
“稻+”生態種養模式富了農民,綠了農產品,美了鄉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