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3 作者:佚名 來源:廣西扶貧信息網
昭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產業扶貧工作中,堅持“信貸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龍頭走”工作思路,按照“投入不變、渠道不亂、有效整合”的原則,縣上統一整合農業、水利、國土、交通等方面的涉農項目資金,統籌用于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探索出了農業產業扶貧新模式。
實施企業“三統一分”模式
今年以來,昭平縣繼續實施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資金支持、統一市場銷售、分村布點種養的“三統一分”產業幫扶新路子,有效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或“專業合作組織+市場+農戶”等各種模式,支持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三統一分”扶貧模式得到了鞏固和發展,樟木林鎮三江村何屋屯新引進了富源達食用菌有限公司, 7月中旬開始投產。昭平縣廣西涼亭禽業集團昭平分公司,也是采取“公司+養殖大戶+農戶(貧困戶優先優惠)”的養殖模式,在昭平縣內建成欄舍49棟,已養殖禽類20萬羽,其中出欄9萬羽,預計全年可放養種雞苗100萬羽,僅此一項可帶動50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
“大園區+小業主”模式
昭平縣積極招引外地有實力的公司、業主、返鄉創業者,組建專業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國資參股,保底分紅,二次返利”的方式,規模發展松、茶葉、油茶、水果、中藥材、雞禽、鄉村旅游特色產業,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對有一定的勞力、技術、資金又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或者返鄉自主創業的農戶,鄉鎮、村支部搞好穿針引線、牽線搭橋工作,協助其做好自愿聯合經營或者承包經營,組建家庭農場,建設小果園,自己投資,自我發展,成為小業主。合作社為他們搞好技術指導、技術托管、返租承包、市場營銷等相關配套服務,實現“大園區”帶動“小業主”共同發展,不斷做大做強產業。
產業扶貧“四小模式”
昭平縣積極指導幫扶農戶發展小庭院、小養殖、小買賣、小作坊。根據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將“四小模式”的推廣精準規劃到戶,按小庭院、小養殖、小買賣、小作坊的不同需要,分別開展技術培訓,共培訓技術明白人938人。目前,該縣示范區標準化種植規模10375畝,標準化養殖規模10萬多頭,有機農產品面積達到3000多畝,用工人數528人,務工工資年總收入1864萬元,帶動特色產業農戶數1526戶,其中貧困戶365戶,貧困人口2016人。
“農家樂”鄉村旅游模式
昭平縣積極實施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扶貧工程。以該縣創建旅游名縣為契機,鼓勵支持建設星級農家樂,因地制宜發展餐飲、住宿、采摘、農業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庭院經濟,形成以農業觀光、體驗和茶園觀光為主、農家樂為輔的產業格局。昭平縣旅游扶貧示范點項目:主要建設昭平鎮江口村、走馬鎮庇江村、黃姚鎮陽朔村、富羅鎮瑤山村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目前瑤山村、陽朔村、庇江村的旅游驛站已開工建設,江口村項目確定選址,已完成測繪和勘探等工作。其中走馬鎮庇江村生態鄉村旅游基礎建設覆蓋99戶貧困戶;黃姚鎮陽朔村生態鄉村旅游基礎建設覆蓋66戶貧困戶;瑤山村生態鄉村旅游基礎建設覆蓋120戶貧困戶。
下一步,昭平縣將繼續樹立“扶持產業就是致富農民、就是發展縣域經濟”的理念,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提高特色產業覆蓋率,助推產業扶貧落到實處,加快項目實施,用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堅決打贏產業扶貧攻堅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