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7 作者:梁雨 劉久鋒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農業新聞網訊(梁雨 記者 劉久鋒) 立夏時節,在貴州省從江縣崇山峻嶺間層層沿著山勢層層拾級而上的梯田陸續插上了秧苗,再過一段時日秧苗返青,人們就往田里放入手指大的魚苗和小鴨子,一個讓世人矚目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稻魚鴨復合系統”就這樣在從江縣苗鄉侗寨里形成,在層層梯田中描繪了秋收時節那稻香魚肥的豐收景象。
近年來,貴州省從江縣積極搶抓稻魚鴨復合系統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的機遇,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整合農耕文化、民族文化、鄉村旅游文化、休閑農業文化等資源,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使農業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與發展的同時,在促農增收工作中取得明顯成效。
如何讓稻魚鴨復合系統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實現富民?自2011年以來,從江縣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從強化規劃引領注重區域保護著手,先后科學制定了《從江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從江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從江縣中國GIAHS保護試點標志使用管理規則》,將全縣19個鄉鎮全部列入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范圍。
“我們重點對從江糯禾—魚—鴨、稻—魚—鴨和國家濕地公園——加榜梯田、小黃侗族大歌、岜沙苗寨等各個區域進行定期評估和監測,以規劃規范引領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從江縣委副書記陳錄松說。
在發展稻魚鴨復合系統過程中,從江縣加強強化示范帶動,注重主體培育,通過大力推進稻魚鴨產業經營主體培育,促進全縣稻魚鴨生態復合系統建設快速發展。目前,從江縣采取招商引資、培育專業合作社等措施,引進或注冊成立了黔東南聚龍潭生態漁業有限公司、九薌米業、豐聯公司等企業,培育了一批集專業化種養、品牌化經營、綜合效益凸顯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新型種養殖大戶,做大做強稻魚鴨產業。
“現在全縣稻魚鴨產業已培育龍頭企業5家,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15戶,種養殖大戶50余戶。”陳錄松告訴記者。
近年來,從江縣在推廣稻魚鴨復合系統過程中,堅持強化科學養殖,注重技術培訓。借助“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和扶貧“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先后舉辦稻田養魚、養鴨、魚種培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等培訓,同時采取政府扶持的方式為廣大養殖戶提供魚苗、養殖管理技術,以及產品回購等一系列服務,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
“目前我們在保護區內創辦‘稻魚鴨系統保護與發展技術示范點’33個,實現年發展示范面積1.6萬畝,帶動推廣稻魚鴨種養殖面積11萬畝以上,扶持并培育了一批示范戶,戶均增收3萬元,人均增收6700元。”從江縣農業局局長韋建靈滿懷信心地說,現在從江縣又緊緊圍繞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著力打造生態農業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建立了“稻—魚—鴨主題餐廳”和“從江稻—魚—鴨農耕產品實體店”,為稻魚鴨產品拓寬銷路,不斷提升農業遺產地文化價值和品牌影響力。
據介紹,目前從江縣在發展稻魚鴨復合系統工作中,采取“1+3+N”的產業發展思路,明確提出將稻魚鴨作為全縣主導產業之一,計劃到2020年發展稻魚鴨核心種養殖10萬畝,帶動推廣稻魚鴨種養殖面積15萬畝以上,覆蓋全縣19個鄉鎮,1.65萬貧困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