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江西省上饒縣產業扶貧打好“六張牌”
中國農業新聞網訊(記者文洪瑛)近年來,上饒縣委、縣政府突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打好光伏、庭院、訂單、參股、主導產業、集體經濟等六張牌,創建了“中國油茶之鄉”、“中華蜜蜂之鄉”,培育了一批有品牌、有特色的產業,為脫貧攻堅奠定的堅實基礎。目前,全縣確定了57個農林項目和23個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4.8億元。
做好統貸統還項目,打好“光伏”牌。上饒縣根據國家能源局批復和《上饒市光伏產業精準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計劃利用荒山坡地在五府山等12個鎮鄉建立23個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51兆瓦,目前已完成18個電站、26兆瓦容量的建設,在建電站5個、裝機容量17兆瓦。通過推廣光伏發電站建設可帶動全縣23206名“三無”貧困人員每年增加收入400元收入,為他們提供可持續的收益保障。
做好“一村一品”項目,打好“庭院”牌。對于具有部分勞動能力、但不宜離家外出的貧困人員,上饒縣大力推廣在房前屋后的庭院發展中華蜜蜂、馬家柚、彌猴桃、上饒早梨等適合家庭管理的產業項目提出了“十群蜜蜂、十棵果樹”的“雙十脫貧計劃”,已在五府山、華壇山、田墩等鄉鎮建成中蜂庭院經濟示范點50多個,養殖中華蜜蜂860余群;在黃沙嶺、董團、花廳等鄉鎮發展彌猴桃、柚子、上饒早梨等水果庭院種植戶120多戶、3600多株,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
做好市場與基地對接,打好“訂單”牌。上饒縣有著豐富的地方名特優農產品資源,除中華蜂蜜、水果、蔬菜、茶葉外,還有竹制品、紅糖、南瓜干、紅薯粉、蔬菜手工制品等獨具特色的“小眾”農產品,各地引導具有制作技能的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和加工制作,形成了應家紅糖、石人大蒜、前程生姜、尊橋茶葉、鐵山楊梅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品,通過建立經紀人、電商等營銷模式,帶動發展了2100多戶貧困戶從事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每年增加收入達到800多萬元。
做好龍頭企業與農戶對接,打好“參股”牌。上饒縣實現貧困人員“農民變股民”身份轉變上做文章;一是從項目上給予保證。對缺乏經營管理能力、但具備一定勞動生產能力的貧困戶實行“參股又參與”的模式,全縣共有22000多個貧困人口通過入股并直接參與產業發展,每年可從產業發展中獲得分紅1600多萬元;另一方面,引導無勞動生產技能的貧困人員采用“參股不參與”的模式將土地、資金等資源直接投入龍頭企業的產業發展,全縣共有28000多貧困人員入股,每年可獲得分成1400余萬元。二是從模式上提供保證。根據縣委、縣政府經過近三個月的充分調研和分析,提出了“產業帶動扶貧、扶貧促進產業”的總體思路,即通過發展產業帶動貧困人員脫貧增收,同時利用產業扶貧政策促進全縣主導產業快速發展。為此確定了“龍頭企業主導、合作社跟進、貧困戶參與”的帶動模式,實現了貧困戶“戶戶參與產業發展、人人獲得產業分紅”目標。
做好扶貧產業計劃安排,打好“主導產業”牌。實現脫貧攻堅與產業發展兩促進、兩提高是上饒縣委、縣政府的主要目標;為此上饒縣從兩個方面做好文章。一是科學安排產業布局。從2017年5月份開始,組織縣農業局、林業局組織20多名專業技術干部開展扶貧產業調研,并著手制訂扶貧產業發展規劃;通過近三個月的努力,完成了《上饒縣農業扶貧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上饒縣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覆蓋了全縣24個鎮(鄉、街道)226個行政村(含經開區),確定了9個特色產業鄉鎮、60個特色產業村。二是合理安排產業發展資金。2017年上饒縣建立2億元的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安排了各類資金4.8億元用于光伏、農業產業發展。預計通過四年的脫貧攻堅,全縣主導產業可實現量的變化和質的提升,達到“六十萬”的目標,即:完成20萬畝豐產油茶林基地、10萬畝標準化蔬菜基地、10萬畝標準化果園、10萬畝標準化茶葉和10萬群中華蜜蜂養殖基地建設,產業總產值可在2017年的基礎上實現翻兩番。
做好村委參與產業發展,打好“村集體經濟牌”。為實現脫貧攻堅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步的目標,一方面明確了產業分成中的5%用于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每年每個村可從產業發展中獲得分成4萬元,全縣226個村實現產業分成收益904萬元;同時鼓勵村集體利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資源投入產業發展,增加集體收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