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近日, 2018長三角蔬菜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上海首屆優質青菜品鑒會在上海市農科院舉行,來自全國的蔬菜專家“以菜論道”,十位專家和四十位上海市民代表負責“品菜打分”,場內場外交響著共同的心聲——小青菜里看到了大民生。
“長三角三省一市的蔬菜產業各有優勢特色,在新的形勢下,長三角地區的蔬菜產業和上海一樣面臨著問題,那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區域面積內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營養的蔬菜產品。”上海市農委副主任葉軍平在高峰論壇上發言說。
2018年是上海市啟動“菜籃子”工程建設三十周年,隨著市場農副產品供應的不斷豐富,“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上海市民對綠葉菜新鮮、好看、好吃的“挑剔”卻有目共睹,如果說上海地產綠葉菜三十年發展史就是半部“菜籃子”工程史,估計不會有人提出質疑。
2018年,寸土寸金的上海劃定了50萬畝蔬菜生產保護區,其中有三分之一面積種植綠葉菜,蔬菜生產機械化率達到45%,這一事實足可以證明上海綠葉菜至于“菜籃子”的重要性。
市農委蔬菜辦主任史明告訴記者,上海在劃定蔬菜生產保護區的同時,還制定完善了促進綠葉菜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目的是提升綠葉菜等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能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大棚采收米莧
這個矛盾,顯然得靠農業科技來解決。本次長三角蔬菜綠色發展高峰論壇主辦單位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體系及承辦單位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上海試驗站、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設施園藝研究所、上海市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的團隊自然是主角。
記者了解到,自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在全國率先進行青菜抗病育種的研究,首創室內外重復交叉篩選的鑒定方法,采用室內外人工定向抗病性鑒定篩選技術和高代自交系育種技術,先后育出了“矮抗青”、“夏冬青”、“小葉青”等青菜系列品種,選育的青菜品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并在上海及國內20多個省市推廣應用,種植面積超過200萬畝。
被選入品鑒范圍的蔬菜生產合作社代表們登臺亮相
“近年來,農科院主要依托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將抗病抗逆、高品質蔬菜專用品種選育與應用作為蔬菜育種主攻目標,注重依托優質品種創立優質品牌!鄙虾J修r科院設施園藝研究所所長及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朱為民說。
記者通過上海市農委科技處了解到,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是上海最早構建的四個產業體系之一,自2010年來,共選育出自有知識產權綠葉菜新品種21個,形成并推廣應用十大綠葉菜高效安全生產關鍵技術,完善并建立起19個葉菜生產技術規范,耐寒抗病的復配品種“新矮青”以及耐熱抗病的雜交一代品種“新夏青”,有效保障了冬、夏季青菜的生產和供給。
市民代表為青菜外觀打分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夏青”不負眾望。本次優質青菜品鑒會上,由上海艾妮維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上海阿林果業專業合作社等選送的 “新海清”分別獲得銀獎、銅獎和最佳品質獎。
“過去,日本雜交耐熱青菜品種‘華王’幾乎一統上海夏季青菜市場,這個局面正在改變,希望通過綠葉蔬菜產業技術體系,上海繼續引領蔬菜機械化,培育出更多好看、好吃、有營養的自主產權品種,形成上海本地的蔬菜品牌!鄙虾J修r委科技處處長鐘紹萍說。
市民代表為青菜口感打分
本次品鑒會的金獎授予了上海綠望蔬果產銷專業合作社選送的“華王”品種,銅獎也有“華王”一席之地,適于上海地區周年生產的優質青菜新品種“新海青”以獲得銀獎、銅獎、最佳品質獎的成績證明了自主產權品種的崛起,要取代“華王”的金獎地位,依然有待時日,甚至是任重道遠。
朱為民告訴記者,2018年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的重點是綠色化、機械化、品牌化融合發展,到2021年完成30個具備機械化和品牌化要素的綠色生產示范點的培育。
如此看來,針對小青菜的民生努力仍在繼續,好看、好吃、有營養的上海蔬菜品牌指日可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