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6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李大軍(左二)與駐村干部現場研究解決麻地梁村果園發展問題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做為龍口鎮的黨委書記,更應當帶領群眾實現脫貧致富,規劃做好鄉村振興,勇作新時代的奮斗者。”初見李大軍是在準格爾旗薛家灣鎮,他在開完會后與記者相坐而談,年輕、精干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今年43歲的李大軍出生于準格爾旗德勝西,從小到大沒離開過這片熱土,2007年擔任龍口鎮黨委書記,后又在地方園林及交通局任職,2016年又重回龍口,李大軍笑著對記者說:“我離不開龍口,也離不開龍口的百姓。”
龍口鎮是鄂爾多斯海拔最低的地方,屬于典型的丘陵溝壑山區,全鎮總面積318.5平方公里,轄10個村2個社區140個農業合作社,共計3.3萬人。由于處于黃土高原邊緣地帶,這里曾是限制甚至禁止發展區域,在美麗鄉村建設之前,鄉鎮整體經濟還處于落后階段,再加上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水、路、電的問題沒有解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高。“馬柵是咱們鄂爾多斯有名的瓜果之鄉,這里盛產花生、海紅子和葡萄等農產品,之前由于公路不通,農產品很難銷售出去。李書記上任以后,就開始通過各種辦法把公路給我們通了。讓我們的農產品能‘走出去,銷得完’,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日子也越來越好了!”馬柵的農戶告訴記者。
“2017年我們在龍口鎮小占舉辦了西瓜節,吸引了我市及周邊地區的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除了宣傳鄉村旅游項目推廣外,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幫當地的老百姓賣西瓜。過去龍口的西瓜‘有價無市’,不好賣,種植面積也上不去,去年春天我們組織社員開會,鼓勵大家種西瓜,下決心讓種出的西瓜賣出去并且賣上好價錢。通過西瓜節的成功舉辦實實在在解決了老百姓的增收致富問題。”李大軍說。
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龍口鎮完成危房改造3046戶,建成幸福互助院6處、危房改造集中點7處;完成飲水工程23處,鋪設自來水管道141公里;實施街巷硬化190公里,新增鄉村公路324公里、黑色路面55公里;完成電網改造568公里;新建數字電視發射基站3座,安裝村村響廣播點19個、戶戶通5635套。農村基礎設施的全面改善,不僅讓老百姓的基礎生活條件發生了質變,也讓龍口鎮架起了“經濟橋梁”。“在公路建設方面,李書記通過多方努力,‘跑’回來的資金項目也不少,據統計,這兩年多的時間,鄉村公路和安全飲水的投入比建國以來投入的還要多。”龍口鎮宣傳委員魏靚說。
龍口是貧困鎮,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鎮率先在全旗建立精準扶貧戶數字檔案,實現了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數字化管理、精細化幫扶。2017年,全鎮完成181戶468人的脫貧任務,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脫貧成效十分顯著。除了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和對接,鎮里還鼓勵農民創新創業,并給他們提供一定的投資和技術指導。
“龍口鎮的征地量比較大,夏天和秋天是施工旺季。有些工作我們親自到現場定方案,和老百姓面對面商談,征地標準雖高,但有些人故土難離。一對年近七旬的老人說啥也不愿意拆遷。我們的干部說不通,李書記就親自去,在他們家門口搭起帳篷呆了兩天,通過講政策,講項目建設的重要性,老人終于同意搬遷。”龍口鎮副鎮長趙廷這樣描述李大軍。除了征地項目,像美麗鄉村建設,幫老人收拾家,他們“又要看日子,又要忌月子”,李大軍就帶領鄉干部到一線去做工作,“軟磨硬泡,苦口婆心”已經習以為常,多少“硬骨頭”都得去啃,多少“硬仗”都得去打,因為有些人看不到長久利益,所以,必須通過實踐及成果讓老百姓的信服。
“一年里,大多數時間大軍都在基層工作,有時候我抱怨他整天工作不顧家,可后來又一想,他為家鄉建設,為老百姓干事,就漸漸了解了工作的重要性并支持他的工作。”李大軍的妻子對記者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一個典型的梁峁地區,在自身資源匱乏、發展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李大軍帶領全鎮的領導干部,想方設法謀發展,各項工作卓有成效:2017年榮獲全旗文明蘇木鄉鎮、全旗唯一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教先進單位”等榮譽,李大軍本人在2011年獲評“創建自治區級園林城市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個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