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8 作者:佚名 來源:延邊網
向貧窮宣戰,歷史責任,義不容辭。
向小康進發,歷史使命,全力以赴。
南充,760萬人口的大市。但經濟一直欠發達,是四川省脫貧攻堅任務最為繁重的市州之一。2014年底,全市有貧困村129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91091戶、577772人。2014—2017年,全市共退出貧困村794個、脫貧人口49萬人。2017年11月,兩條喜訊傳到南充:南部縣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蓬安縣摘掉省級貧困縣帽子。短短兩年時間,南充何以能彎道超車,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到全省第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懷著帶領全州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耿耿初心,懷著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滿腔熱情,懷著跨越發展后發趕超的雄心壯志,5月7日至9日,省委常委、州委書記姜治瑩率領州黨政代表團,到四川省南充市學習考察脫貧攻堅工作,開拓視野、查找差距、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確保如期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虛心問道,萃取真經,謀劃發展。歷時3天,代表團行程8000余公里,一路馬不停蹄,深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閬中市的7個考察點,途中召開2次座談會,一路聽、一路看、一路議、一路悟,開闊了視野,看到了差距,拓寬了思路,增強了信心,也激發了干勁。
強化責任鏈 黨員干部擔當擔責看得見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
咬定目標、苦干實干。
脫貧攻堅,事比天大,責重如山。脫貧不脫貧、致富不致富,關鍵在干部。南充市抓住時間點、下足“繡花功”、打好攻堅戰。
南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最為牽掛、最為關心”的民生情懷,始終堅持省委“念茲在茲、唯此唯大”的責任擔當,始終緊扣市委“脫貧奔康、決戰決勝”的目標任務,切實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社會的發展指數。
前所未有的重視:南充市各級干部把脫貧攻堅“作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盡到天大的責”,聚焦聚力貧困山村、部署布置脫貧摘帽、喊響喊明工作責任,全市上下決戰意志高度統一、決戰態勢全面形成、決戰場面迅速鋪開。
前所未有的擔當:市委明確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強化“最后的堡壘、最關心的事、沖在最前方”三種意識,堅持把脫貧攻堅的責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上至市委書記,下至村社干部,全市各級黨員干部一線調度、一線沖鋒、一線突擊,主要領導親自審定脫貧規劃、親自協調發展難題、親自督促工作落實,高位推動、高壓推進、高標落實,樹立了鮮明工作導向、壓緊壓實了工作責任、層層傳遞了工作壓力。
前所未有的要求:非常之事,非常之策。市委大力推行“5+2”“白+黑”工作法, 33位市級領導、285名縣級領導、650個幫扶單位、1290個駐村工作組、1290名“第一書記”和1350名駐村農技人員全部下沉、分塊包片、責任包干。
前所未有的力度:非常之事,非常之舉。市委全面推行“掛帥出征、掛圖作戰、掛責問效”。要求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既掛帥又出征,必須親臨一線指揮、親臨前線參戰、親臨火線突擊,層層掛出作戰圖、制定任務書、列出時間表,順排工序、倒排工期、如期交賬。
前所未有的督辦:非常之事,非常之為。市委全面推行“9+5”暗訪督查工作機制,9個督查組和5個暗訪組常態化、高密度暗訪督導,實行每日一通報、每周一掛牌、每月一評比、每季一拉練,對在脫貧攻堅中工作不力、進度遲緩、成效不顯的,堅決實行“目標考核一律一票否決、有關領導一律就地免職、追責問責一律從重從嚴”。
看南充今日之變化,代表團成員無不感嘆:南充市就是堅持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以背水一戰的決心、攻城拔寨的勇氣、不勝不休的毅力,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脫貧奔康熱潮,才取得今日脫貧攻堅的碩果。
強化產業鏈 貧困群眾長效增收看得見
走進南充的田間地頭,“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的標語隨處可見。脫貧難點在增收,關鍵在產業,對此,南充上下形成共識。
打掉貧中之貧的“鐵脊梁”,啃下堅中之堅的“硬骨頭”,必須把準重點、把牢重心。南充市堅持把產業培育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長短兼顧、種養結合、三產聯動,努力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
進入南部縣東壩鎮打鼓山村,行進在阡陌縱橫的水泥路上,大片大片的柑橘林映入眼簾,或布滿山頭,或遍及平地,橘葉清香夾雜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在村里的脫貧奔康(柑橘)產業園,村民高興地說:“過去從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每天能掙50多元。”
南充市堅持黨政引導、龍頭帶動、群眾主體、金融支持、專合組織“五方聯動”,全市1290個貧困村村村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下成為業主大戶或家庭農場主,讓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產業到戶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小額貸款資金等政策入股龍頭企業或合作社享受分紅。目前,已建成“脫貧奔康”產業園876個,帶動貧困戶5.7萬戶,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
堅持全域化布局、流域化布局、區域化布局,高標準建設脫貧示范線,共覆蓋64個鄉鎮540個村,其中貧困村159個,帶動貧困戶1.5萬戶。
脫貧攻堅需要產業帶動,可是規范化產業往往周期長,怎么解決短期效益?南充市副市長、南部縣委書記張根生說:“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到戶,有針對性地實施“四小工程”,即小庭院、小養殖、小買賣、小作坊。這“四小”是長效產業的重要補充,大多數可以當年見效,長短結合才能穩定增收。
沒有產業的帶動,就沒有脫貧攻堅戰的最終勝利。南充市的經驗做法,讓代表團成員不斷看到工作中的差距:我們也要千方百計在當前與長遠、當期與長效結合上做“加法”,做活穩定增收的大文章。
強化基礎鏈 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看得見
改善基礎設施、顛覆區位困境、打破地域魔咒,給貧窮貧困來一個釜底抽薪。
南充市堅持把基礎保障作為脫貧攻堅重要前提,著力解決貧困群眾住房難、用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
住上“好房子”是過上“好日子”的前提。南充市按照宜聚則聚、宜散則散、宜改則改和不貪大求洋、不大拆大建、不舉債負債“三宜三不”原則,嚴守建筑面積不超標、自籌資金不超額、質量標準不降低“三條底線”,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4159戶、易地扶貧搬遷67636人、地災避險安置1868戶。
“要致富先修路”。南充按照建管養運“四個同步”的要求,立體式推進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群眾出行便利、運輸便捷、坐車便宜。
“用水靠天、飲水靠擔”仍是部分貧困地區的現實寫照。南充堅持全域規劃、全面保障、全員監管,完善安全用水網絡,保障貧困戶“龍頭一打開、清水自然來”。
因病致貧返貧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南充堅持醫療扶貧,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貧困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探索建立政策扶助、基金援助、社會贊助“三大教育資助”體系,實現關心關愛常態化、防止輟學網格化,全市無一學生因貧輟學、無一家庭因學致貧。
南充市廣袤農村舊貌換新顏,貧困村美麗“蝶變”,猶如一幅潑墨畫卷徐徐展開,美景次第入眼。
強化落實鏈 脫貧奔康百年夢想看得見
跋山涉水,只為求得脫貧“真經”。
南充市“扶真貧,真扶貧”的新理念、新路徑、新舉措、新氣象給代表團成員以強烈的震撼和觸動。
對比,對接,對標;感嘆,共鳴,得解!
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議,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確保2018年部分縣市脫貧的決心越來越堅定。這次學習考察,代表團最大的感觸就是——短板不少、“痛點”不少;收獲滿滿、信心滿滿。
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對照成果、尋找差距,開闊視野、創新奮進。
安圖縣委書記韓長發說,這次學習考察收獲很大、感觸很深,南充市很多經驗和做法令人嘆服,值得學習借鑒。回去后,將認真消化吸收學到的東西,推進安圖脫貧攻堅工作有更大提升。
汪清縣委書記蘇景華說,對比南充市、南部縣,汪清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扶貧力度上都有很大差距,回去后,要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環境整治力度,處理好生產生活垃圾,抓好村屯產業培育,對照脫貧攻堅標準,一步步抓好工作落實。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姜治瑩強調,距離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目標,期限越來越近,任務越來越艱巨。南充市南部縣是繼蘭考、井岡山率先脫貧后,第二批“摘帽”的26個國貧縣之一,這就是標桿,就是我們學習借鑒的“靶子”,我們要對標先進找不足,確保高質量“摘帽”。今后工作中,要著重在四個方面下更大功夫。一要在脫貧摘帽上下更大功夫,對照“摘帽”指標,主動出擊、主動作為、主動迎戰,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上陣、沖鋒在前,著力解決好各個環節面臨的突出問題,確保考出好成績、考出好士氣。二要在細化工作措施上下更大功夫,結合“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目標,扎實開展扶貧領域“百日攻堅”,盯緊薄弱區域和關鍵環節,查漏補缺、完善細節,確保工作實效。三要在從嚴從重督考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強化督查考核,增加隨機走訪頻度,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及時回訪,加大獎懲力度,真正把導向樹起來。四要在提高群眾滿意度上下更大功夫,真正撲下身子深入群眾,拉家常、出點子、想辦法,切實解決影響群眾滿意度的突出問題,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努力交上一份合格的脫貧攻堅答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