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3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要想瓜甜,一靠底肥厚、土壤通透,二靠肥水控制。咱就是這么種的,俺這瓜的品質,教授來了也敢叫板。”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中石灰埠村瓜農王寶軍說,“瓜甜了就不愁賣,俺這個剛定植的時候,就以6元一斤的價格定出去了。”
王寶軍種瓜20多年,前些年因效益走低,一度想過放棄,這幾年又重新發起了“瓜財”,他坦言最應該感謝一個人——方城鎮鎮農業品牌開發辦主任相廷峰。
據了解,方城鎮土壤以沙土居多,種出的瓜果香甜可口,很早就有“瓜鄉”美譽。然而,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瓜果種植面積的擴大,加上一段時間內方城農民走進了“大水大肥追求產量”的誤區,導致方城西瓜和甜瓜的市場競爭力迅速下降,種植面積從過萬畝一度萎縮到兩千來畝。
“方城是農業大鎮,瓜鄉的品牌不能丟。”相廷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讓種植戶看到效益,沒有效益不會跟著咱走。”于是,他指導成立了綠農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合作社建起了150畝核心示范園,從品種、土壤、水肥、施藥等各個環節,提升方城西瓜和甜瓜的種植水平,為社員和周邊農民做示范。
在品種選育上,相廷峰與中科院、河南西瓜研究所、山東農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對接,每年都至少實驗種植3到5個品種,綜合考量土壤、氣候和市場需求等,每3年擇優推出一個。在種植技術上,推廣集中育苗、豎式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全面提升瓜果品質。“原先都是種大西瓜,雖然畝產普遍在8000斤以上,但每斤很難賣到1塊錢。現在,主推4到6斤重的小型西瓜,畝產三四千斤,瓜果甜度高,上市期也提前,每斤能賣到5塊錢。”相廷峰說。
在基地西瓜大棚內,一個個吊起來的黃皮圓型的瓜惹不少游人的喜愛。“這是今年從河南西瓜研究中心引進的華晶3號精品小型禮品瓜。‘五一’前后上市,頭茬畝產3000斤,兩茬能產5000斤,每斤市場價目前在6元以上。”相廷峰說。
質量好,有銷路,跟著相廷峰種瓜的農民越來越多。以綠農合作社為例,6年間社員從最初的10戶,慢慢發展到現在的320多戶,種植面積2000多畝,輻射面積6000多畝。2013年“方城西瓜”成功注冊為蘭山區首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隨后,該鎮又注冊了“沙窩地”甜瓜,“瓜鄉”老字號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