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4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界牌張村的薄皮山核桃、汴河村的溫室蔬菜大棚、枯河村的花卉基地……記者近日在國家級貧困縣安徽泗縣走訪發現,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精準扶貧實現從“輸血”走向“造血”。
在泗縣墩集鎮界牌張村,村里利用財政扶貧資金建的310畝薄殼山核桃林長勢良好,核桃林中間種著旱稻。“扶貧產業股權證都已經制作好了,這個月底就要發到貧困戶手中。”村主任恒強告訴記者,經過評估、量化,按一畝林地折為一股量化到貧困戶。全村83戶貧困戶,176個貧困人口,人均持有林地股份0.8股,貧困戶變成了薄殼山核桃林的股東。
泗縣農口分工委書記范素俠說,作為安徽省農村“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縣,泗縣把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扶貧產業以折股的方式,量化到貧困家庭,帶動貧困人員參與到產業發展中。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在泗縣草廟鎮通海村產業扶貧基地,滿樹紅彤彤的油桃已壓彎了樹枝,煞是誘人。村民包開義和他的妻子正在油桃大棚里忙碌。“我家包了三個大棚,合作社對我們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指導,果子成熟后由合作社一起銷售,一年收入兩萬多元。”包開義笑著說。
合作社負責人李潔玲告訴記者,合作社帶動村里11戶貧困戶合作種植。貧困戶不但有股東分紅收入,還有工資收入。
韓徐村利用扶貧資金98萬元,栽植軟籽石榴1280畝,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近20萬元。村扶貧專業合作社通過網絡營銷和客戶預售模式拓寬銷路,還準備申請國家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打造名副其實的“一村一品”專業村。
范素俠告訴記者,目前泗縣達到“一村一品”認定標準的貧困村27個,建設貧困村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65個。在產業扶貧過程中,59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21410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