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9 作者:佚名 來源:大同新聞網
5月9日,新榮區破魯堡鄉綠意蔥蘢,景色宜人。站在伊磊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四樓的平臺上舉目遠眺,占地千畝的牧場盡收眼底,淡綠色的牛舍頂棚和遠處農田里的新綠相映成趣。伴隨著奶牛“哞哞”的叫聲,一幅詩畫田園般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呈現在眼前。
不過真要近距離接觸奶牛可不那么容易。白大褂、口罩、鞋套一樣也不能少,還要按照消毒防疫規程,通過消毒室,才能走進伊磊牧業的生產區。
“在這里,每頭奶牛一出生就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只要打開電腦輸入編號,奶牛的生日、體重、育種、防疫等都一目了然。”場長馬佳俊指著奶牛耳朵上顏色各異的小牌子說。
“那頭掛著紫色牌子的,就是2014年從澳大利亞引進的純種荷斯坦奶牛,現在已經是‘祖母’級的奶牛了。”馬場長說,現在牧場里的奶牛早就從原來的2000多頭擴繁至4500多頭了,日產奶量可達到60多噸。
日益提高的還有伊磊牧業員工的生活質量。
“公司120名員工中98人都是來自周邊的農民,以前都是騎著自行車來上班,現在大家都開車來上班。”公司總經理庫鑫的話語里透著自豪。
來自新榮鎮畔溝村的栗鵬飛和王丹結婚近10年了,自從4年前來到伊磊牧業后,小兩口就結束了以前東奔西跑的打工生活。妻子王丹說:“這里工作環境好,掙得多,離家還近,方便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再加上公司提供免費的食堂和宿舍,小兩口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有七八千塊,全部攢了下來,“來這兒第二年我倆就買上了小汽車。”栗鵬飛說。
除了在這里上班的農民脫貧了,周邊的農民也靠著伊磊牧業增加了收入。“公司和周邊300多戶農民簽訂了青貯玉米購銷合同,單是收購全株玉米這一項,平均每戶年收入就有2.5萬元。”公司總經理庫鑫說。
隨著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擴大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逐漸成為現代化牧場的選擇。為此,伊磊牧業還對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牛糞經過固液分離系統進行分離,固體部分制作成有機肥和牛床墊料,液體部分通過發酵成為了“肥水”,可以施用到周邊的農田中。
除了“肥水”,從伊磊牧業輸送出來的,還有貨真價實的肥牛。今年,公司和破魯堡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分三年向周邊的貧困戶贈送300頭公牛犢。“我們幫助貧困戶將牛犢養到2個月,農戶只要再養4個月就能出售,如果養到一歲以上再賣,純利潤就能達到1萬元。”
在新榮區,像伊磊牧業這樣帶動能力強、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有5家,在全面深化農業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拓寬農戶就業增收渠道、提升農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等方面發揮出強勁的帶動作用。“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就有底氣,民富、村強、鄉美就不遠了。”新榮區相關負責人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