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29 作者:佚名 來源:黑龍江日報
核心閱讀
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做大做強產業為目標,以培育壯大綠色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為重點,積極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和供給。2017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636萬畝,約占全國1/5;綠色、有機食品實物總量4140萬噸,占全國的1/8;綠色總產值達到2525億元,約占全國的1/6。黑龍江由大糧倉向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我省將大力推行綠色有機生產方式,持續增加綠色、有機食品供給,努力提升綠色、有機食品價值鏈,推動黑龍江爭當全國綠色食品發展“排頭兵”。
龍江大地沃野千里,江河湖泊綿遠流長……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界江、大冰雪、大農田描繪的不僅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更是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天優勢。
有機食品開發穩步發展,去年綜合排名全國第一,獲得全國有機農業開發先進省;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發展切實加快,被國家評為“2017年度促進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發展先進單位”,產品認證已進入全國前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不斷加強,在全國首次組織開展了“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十大區域品牌”評選,得到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肯定;中央和省級媒體圍繞綠色食品產業刊發稿件100多篇,網絡媒體轉發2000多篇(次),居全國綠色食品系統之首。
這一系列傲人成績的取得,既是我省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下勇于擔當、肩負重任的主動作為,更體現著爭當全國綠色食品發展“排頭兵”的堅定決心。
春去春又回。兩年來,全省上下,以做大做強產業為目標,以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的“六高”為重點,積極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開始,逐步向全面鋪開、縱深推進階段邁進,黑龍江由大糧倉向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發展的步伐正逐步加快。
2017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636萬畝,約占全國1/5;綠色、有機食品實物總量4140萬噸,占全國的1/ 8;綠色總產值達到2525億元,約占全國的1/6。一篇由龍江人描繪的“生態”畫卷,正翻開新的“綠色”篇章。
建基地提標準龍江大地隨處可見片片“綠”
犁翻沃土開新歷,又到一年春忙時。在慶安縣鑫利達米業有限公司的綠色種植基地里,機聲隆隆,如火如荼的春耕生產正在這個萬畝綠色食品種植基地里進行著。在這里,從一粒種子到入口食品,種植生產的全過程完全按照相應的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而在全省像這樣以“先建后補,政府主導”原則,產“真綠”、保“常綠”的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正如雨后春筍般在龍江大地上生根發芽。
在這些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里,“漁稻”、“鵝玉”和“蟹稻”等綠色環保的生產模式被逐步探索出來;富錦永勝水稻、賓縣永和蔬菜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高標準示范基地陸續打造推出,以往“單打獨斗”式的種植生產被生態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規模化的基地種植方式所取代,生產環境和投入品品質得到了保障,技術服務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更為完善,這一切都使我省綠色食品行業生產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實踐證明,農產品質量安全要“產”、“管”齊抓,“產出來”是前提,落到產品上就是要突出抓好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是加強“三品一標”認證,不斷擴大“三品一標”的規模總量和市場份額,帶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從源頭上解決優質農產品“產出來”的問題。目前,我省已制定60多項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興農”的理念得到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更加鞏固。
用最嚴格的措施夯實“證后”監管基礎、用最嚴格的管理落實“四項基本制度”、用最嚴格的手段強化市場監管——這三個“最嚴格”,真實反應出我省對綠色食品質量監管的態度和力度。
我省對綠色食品監管歷來嚴格。早在我省開展綠色食品產業之初,就按照“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要求,啟動了全省“三品一標”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加強對“三品一標”產品質量控制,強化生產者質量安全責任意識。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省農產品安全水平已得到顯著提升,綠色、有機食品國家抽檢合格率多年穩定在99%以上,2017年達到了99.7%,食用農產品監測合格率也達到了98.5%以上,累計納入農產品質量追溯公共服務平臺企業達到1810家、面積2200萬畝。
強供給增主體我省做強產業升級“綠”
我省綠色食品事業自上個世紀90年代啟動,已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雖然獲得了長足發展,但如何增加主體數量,增強精深加工能力、拓展供給品種等一直是制約我省由綠色食品產業大省發展為綠色食品產業強省的主要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近年來,我省將“擴大綠色高品質農產品供給”、“將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做成第一支柱產業”定為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方向,將目光放在增加主體供應,優化綠色食品產品和加快產業升級上。
加大綠色高品質農產品供給,需要我省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參與到綠色食品產業當中。為此,我省通過政策吸引、優化服務等措施,鼓勵引導企業與合作社開發綠色、有機食品,擴大生產規模,提升供給能力。2017年,我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達到了970家,年完成加工量1740萬噸,種類涵蓋綠色米、豆、菜、菌等14個產品系列,綠色食品產品結構不理想,大型企業、深加工產品、畜禽水產品偏少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已初步改善,產業結構升級苗頭初現。
如何鼓勵引導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由“原字號”為主向精深加工為主轉變,讓現代化工業與傳統農業有機結合,生產出更多“綠”產品,一直是我省重點關注的發力點。我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通過開展初級農產品和粗加工農產品認證審核權下放,吸引更多企業和合作社開展農產品加工業務,通過政策扶持和趨勢引導促進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轉變。2017年我省綠色食品認證產品2555個,農業部系統認證有機食品產品523個。
搞營銷創品牌全國范圍內叫響“綠”
在年初北京舉辦的黑龍江綠色食品年貨大集上,我省綠色農產品又一次獲得了“滿堂彩”,實現銷售額27.5億元,展示銷售效果創歷屆展會之最。在展會上,無論是產品還是企業,都倍受消費者和經銷商的青睞,展示出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這樣好的成績固然是市場對優質產品帶來的必然反應,但同樣得益于營銷手段的升級和“三品一標”品牌的打造。
近年來,從京津冀到滬寧杭,從長三角到珠三角,我省綠色食品頻頻實現“走出去”,各類展會實現“光彩奪目”已成家常便飯,線上線下結合銷售也已司空見慣,一條通過“反彈琵琶”帶動產業健康發展的新途徑已日漸清晰。2017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總產值實現2525億元,省外銷售額突破千億元。
眾籌、私人定制、電商銷售、線下拓展、展會營銷……以往只關注“田間地頭”的我省農民,如今更多關注“市場端頭”,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我省綠色食品營銷新動能逐步顯現:借助“我在黑龍江有畝田”等載體,大力開展綠色有機食品“眾籌”活動,帶動全省新型營銷模式實現銷售收入60.6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拓展線下渠道,組織綠色、有機食品企業進駐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黑龍江綠色食品展銷中心,已進駐企業200家,實現銷售額6000萬元;借力展會營銷,組織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參加年貨大集、中國國際農交會、中國綠博會等多個大型經貿活動,簽訂項目400多個、金額56.49億元。
行業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品牌的競爭。由于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年的深耕積淀,我省“三品一標”品牌在市場上已獲得高度認可,呈現出生產消費良性互動、線上線下銷售兩旺的態勢。通過各種載體,開展全方位、密集式宣傳推介,我省的“三品一標”品牌逐步叫響,一批環境良好、生產規范、質量受控、品質優異的公共品牌倍受市場青睞,我省已有15個綠色有機食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有200多個綠色有機食品獲得省著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達到120個,均居全國前列。
一張張“綠色名片”被消費者叫響,一塊塊“金字招牌”被市場擦亮,龍江的綠色食品正走出黝黝黑土地,擺上全國百姓的餐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