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02 作者:佚名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杭州6月2日消息(記者傅煒如)“鄉愁是一張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頭/孩子在那頭;鄉愁是一片青山和綠水/我在這頭/藍天在那頭。”一首鄉村振興版《鄉愁》唱出了數十年來鄉村人口遷移、鄉村衰落呈現空心化,在外游子對故土的思念。
鄉村是游子的落葉歸根處,鄉村振興,如何讓人留的住?理清人與地的關系始終是核心。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宅基地實行“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浙江義烏一直是農村土地改革的先行者。2015年3月,被列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后,義烏大力開展村集體自主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和宅基地的自主分配,在農村住房歷史遺留問題上取得了進展。
風景不止這里獨好。綠水青山環抱下的紹興柯橋,原本閑置的的農房被激活,重新煥發新生機,還吸引了一大批城里人來“做客”。
“回鄉人”返鄉建房 老村萌發新生
這幾日,義烏佛堂鎮坑口村48歲的村民徐登中一直守在村里的工地上,看著自己新房一點點建起來,臉上掛著喜悅和期待。
徐登中一家長期在義烏市區做生意,村里的老宅閑置著,年久失修。“以前房太破舊,想回來也沒法住。現在蓋起新房后,隨時都能回來住了。”
去年11月,坑口村采取公開競爭方式進行宅基地使用權有償選位,徐登中拍到了村口位置較好的7號樓,他們家有4個戶口,共8間房,現在他和子女的房子都蓋在了一起。
近年來,坑口村借著義烏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東風,在農村更新改造中,開展村級“多規融合”試點,坑口村將土地利用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編制了村莊發展一體化規劃。
在農村更新改造中,坑口村充分利用原有村莊用地,將4個自然村科學規劃整合在一起,不占用耕地。采用低層聯立住宅,實現了關鍵性的一步———“零增地”改造。目前坑口村94戶農戶原房已基本完成拆除,新房建設正在開展。
2017年11月,坑口村采取公開競爭方式進行宅基地使用權有償選位,共收取選位費412萬元,為村基礎設施建設籌集了不可或缺的資金。
村支書徐登林說,現在坑口村在人均33平方米宅基地分配面積(資格權)的基礎上,每位村民也自愿拿出3平方米由村集體統籌用于發展民宿旅游等項目,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曾經,因為村子太破舊,坑口村不少村民離鄉背井,去外闖蕩,人氣漸薄讓村子越發顯得殘敗不堪。如今,外出的村民紛紛返回村里,忙著開工造房子,舊村改造中的坑口村希望在萌發。坑口村28幢269間依山傍水、粉墻黛瓦的浙派民房正拔地而起。
“還是家里好,綠水青山,空氣也新鮮!跟老鄉們住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徐登林笑著說。
在中國農民傳統的觀念里,房子是安身立命、頂門立戶的重要象征。在農村,誰要拆人房子,無異于捅馬蜂窩。而農村房屋多占一寸、少建一尺,多年積累的宅基地矛盾也是改革的巨大阻力。
在義烏市北郊北苑街道游覽亭村,原本屬于違法搭建的房屋,如今有了合法的“身份證”,還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交易。
當初在建造房屋時,不少村民把樓頂起坡增高不少,成了違法搭建,這在村里都是違法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違法搭建變成了歷史遺留問題。
2015年3月,義烏從頂層設計中破題,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根據《意見》的規定,類似于這樣的輕微違法的情況,在向村集體繳納20年一次性有償使用費后,就可以辦理不動產權證。憑不動產權證還能以農村住房抵押擔保方式申請貸款。
新政策立刻得到村民的支持,游覽亭村涉及違法建設的全部127戶農戶都已經與村集體簽訂《有償使用合同》。義烏商貿集聚區國土分局副局長周尚志表示,在義烏全市,已經有128個村處理了農村住房歷史遺留問題,累計有34592戶農戶向村集體交納有償使用費9.5億元。
激活閑置農房“做客人”實現鄉土夢
以前農村人向往城里,現在城里人都向往鄉村。粗茶淡飯、耕田種菜的日子,讓有著濃厚鄉土情結的城里人羨慕不已。紹興柯橋平水鎮岔路口村的嵋山自然村,讓許多人實現了回歸鄉土的夢。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大部分年輕人選擇離開故鄉,在外打工、創業、居住,嵋山村也漸漸成了“空心村”, 88戶人家,只有不到30人留守,基本是60歲以上的老人,嵋山村的農房閑置率超過了60%。
怎樣才能喚醒村莊活力,讓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支點?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當了20多年村支書尉瑞慶。今年年初,紹興市開始在嵋山自然村試點“閑置農房激活計劃”,將老房子“變廢為寶”。
記者在一座正在進行民宿裝修的老宅里,見到了民宿投資者陳仁林,這位走南闖北做工程建筑生意的紹興人說,在外打拼了30余年,一直留戀紹興的山水,回鄉投資是他的夢想,希望有更多人發現家鄉的美。
2017年7月,經柯橋區和平水鎮政府穿針引線,他與尉瑞慶一拍即合,決定首期租下自然村里的33幢閑置農房,開發高端民宿。此前,村干部挨家挨戶走訪問詢,排摸出閑置農房88幢。針對有意愿出租的55戶農戶,村里統一簽訂了收儲租賃意向協議。除每平方米每年15元至20元的房屋租金外,按照約定,陳仁林還需支付給村集體一筆公共設施使用費。
何時能有回報?“沒考慮過。”陳仁林說,回本是細水長流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做法‘拋磚引玉’,能帶動更多的人來嵋山村投資。”
眼下,嵋山村首批出租的農房正在緊鑼密鼓地修葺著,這項計劃也讓村民樂得合不攏嘴。33歲的村民酈康在杭州蕭山工作,原本他正為家里閑置的農房發愁,現在村里閑置農房激活計劃正好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把家里兩層3間老屋租了出去,一年可以帶來3000多元的收入。
61歲村民酈吉盛家里流轉出了兩層民房,他告訴記者:“村里幫我們把閑置的房子租出去,還幫我們裝修好,都不用我們操心。每年還能拿到村里給的錢。”他說,現在時代變了,村里村貌更好了,來的人也多了。
除了閑置的農房外,村里其他閑置資源也被盤活了。岔路口村后的刻石山就被開發成了攀巖項目,吸引游客無數。每位游客的門票收入中提留5元給村里,尉瑞慶保守估計,“按一年6萬人次估算,村里一年就有30萬。”
“留住鄉愁”要承載地方文脈,利用資源優勢吸引更多人。以鄉愁為紐帶,串聯起回鄉的人和做客的人,真正建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人”的美麗鄉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