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藍建華 高飛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融”出三農新格局
——廣西實施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小記
“組裝式冷庫的建成,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一口氣增加了2200立方鮮繭保藏冷凍面積,為改用鮮繭繅絲工藝打下了基礎。要知道,鮮繭比干繭廠絲產量增加13%。而且,副產品蠶蛹原先只能用作加工飼料,經濟效益沒有得到最大釋放,有冷庫后可以通過對鮮蛹的冷凍保藏,加工成食品,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經濟效益比干蛹提高了三倍。”上林縣一絲綢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這一項目使公司新增產值900多萬元,實現了產值利潤稅收多項增長。
“項目不僅為公司增效,也促進了農民增收。其采用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與合作社、農戶簽訂種養收合同,提高了農民養蠶致富的積極性,使農戶年均純收入逐年增加。”上林縣農林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林縣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經營方式傳統,勞動生產率低,經濟效益不高。而種桑養蠶不與糧食爭地,且經濟效益是種糧的3倍以上,不失為優化該縣農業產業結構的一著妙棋。
這是我區大力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的縮影。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推動農民持續較快增收。”自治區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積極探索發展多種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培育多元融合主體、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機制和實現機制,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在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上闖出了新路子,開創了新格局。
根據農業部、財政部有關通知要求,2017年7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在我區15個縣(市、區)拉開序幕。為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各方都在積極行動。同年10月,農業、財政部門積極配合,廣泛宣傳,出臺《自治區農業廳 自治區財政廳關于印發2017年中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實施方案和2017年廣西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資金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下發當日,自治區農業廳就“迫不及待”舉辦了試點縣項目主管部門負責人培訓班。一個月后,農業廳緊鑼密鼓下發了《關于2017年中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實施主體申報條件及項目補貼標準的通知》。
試點縣紛紛行動,積極制定本縣項目實施方案,確定項目具體負責部門和人員,明確責任分工。部分縣還專門成立了項目領導協調機構。如恭城縣制定了項目實施計劃,積極組織經營主體開展項目申報,到2017年底共收到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等項目申報材料43份,申報建設烘房冷庫共75座,折算扶持資金需求559萬元,大大超過了項目資金指標,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
項目“知名度”和透明度十分重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各試點縣深入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項目宣傳和摸底工作。南寧武鳴區、賀州八步區、恭城縣、博白縣、靈山縣等縣區下文到各相關部門和鄉鎮,大力開展項目宣傳和組織申報工作。有些縣區還在網絡、電視等媒體上“廣而告之”,如武鳴區下發方案后在政府118系統、武鳴電視臺、武鳴時訊等發布公告。至2017年底,大部分試點縣(市、區)已經基本落實項目建設主體和內容,且均能按照自治區要求嚴格申報程序,對項目實施主體和建設內容進行公開公示。
項目實施了,質量怎么樣,是否規范?為了確保建設質量和規范,各縣具體負責部門和人員除了審核申報材料外,還積極到各個項目建設經營主體進行實地核查和指導,督促項目建設主體工作。武鳴區重點選擇了伊嶺溪谷等13個獲得認定的區市縣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入駐企業、示范性合作社和示范性家庭農場發展初加工設施,重點支持自治區級、市級、縣級休閑農業示范區完善提升設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