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近日,筆者從河南省科學院同位素研究所獲悉,由河南省核農學重點實驗室培育的“豫豐11”和“鄭品麥24”兩個小麥品種于近期分別通過了國家審定和河南省審定。
與普通小麥不同的是,這兩個品種的父本來源均是通過航天誘變技術培育出來的。同位素研究所所長范家霖說:“2006年,實踐八號育種衛星搭載河南省兩個小麥主力品種‘矮抗58’和‘周麥18’的種子升空,返回地面后經過輻照誘變技術處理,篩選出了‘豫同198’和‘豫同194’兩個創新品系,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了‘豫豐11’和‘鄭品麥24’。”
據統計,在小麥增產因素中,新品種的貢獻率超過了30%。如何打破基因連鎖、提高變異率,培育出更多的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一直是育種界的重要課題。“可喜的是,通過航天育種與輻射誘變,我們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小麥育種的效率和效果。”范家霖介紹,在國家和河南省區域試驗中,這兩個品種的增產能力突出,畝產均可達600~700公斤。其中,“豫豐11”品質達到中強筋標準,抗逆性、抗病性強;“鄭品麥24”矮稈抗倒伏,耐寒性好,商品屬性突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