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14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在重慶市秀山自治縣石耶鎮平邑村,有一片綠色蔬菜基地。入夏以來,基地里的茄子、黃瓜、辣椒等蔬菜開始成熟上市,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斤新鮮蔬菜運往縣城銷售。
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
該村位于石耶鎮梅江河畔,距縣城18公里。全村可耕地1065畝(田817畝、土248畝),穿境而過的梅江河,讓地勢平緩,肥沃的土地得到孕澤和利用。
過去,村民主要以種植和養殖等傳統農業為主,人均純收入相對偏低,全村有建卡貧困戶27戶111人。
在深化脫貧攻堅工作中,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后,平邑村結合當地氣候、土壤等有利條件,及原有的種養殖經驗,以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口,決定舉全村之力發展蔬菜產業,為轄區內群眾開辟一條致富路。
“我們村就是采取‘專業合作社+大戶+農戶’模式,以村集體方式,成立平邑村邑品果蔬專業合作社,重點在塘邊組、平碧組發展大棚蔬菜、設施農業。”平邑村村主任曹江峰介紹到,農戶可以選擇以土地或資金方式入股合作社。
大戶帶頭引領產業發展
“我們把大戶現有的基地和技術全部接手過來,由他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全村的老百姓,發展蔬菜產業!辈芙蹇谥械拇髴艟褪且仄饭邔I合作社副理事長楊軍。
楊軍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卻是村里遠近聞名的“能人”,種了十幾年的大棚蔬菜基地,精通多種蔬菜種植技術。每到新鮮蔬菜上市季節,楊軍月純收入都在萬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對于來基地務工的本村貧困戶,他也非常樂意指導種植技巧。
村里的貧困戶胡冬英就是受其幫助對象之一。來基地前,胡冬英唯一的兒子在外務工,收入微薄,家里平日就靠幾畝田地生活。自村里成立果蔬專業合作社后,她就將自家的部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不僅可以分紅,還可以到基地打工掙錢,算下來一年的收入在8000元左右。
“在這里做,比在屋里要好點,屋里的東西做出來也沒得好多收入。我在這里來做一天有50塊錢,經常有事情做。”該村村民胡冬英說。
目前,平邑村的蔬菜產業已初具規模,這段時間專業合作社每天都有2000-3000元的收入,在帶動群眾增收上取得了明顯效果。
擴大規模實現村內全覆蓋
現在,盡管蔬菜的種植優勢日漸明顯,但也出現了些許劣勢。“因為我們蔬菜種植品種雖然多,但是產量還是不夠,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逼揭卮宓谝粫涏u波說。
已見的效益讓全村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為進一步促進群眾增收,同時滿足市場需求,下階段,該村將減少種植品種,擴大蔬菜單品種種植面積,提高蔬菜產量,在平碧組試驗種植苦瓜150畝,在楓香樹組種植蘿卜200畝。
“下一步,我們還將擴大現有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大棚蔬菜50畝,逐步把其它幾個組的蔬菜產業發展起來,實現村內全覆蓋,真正達到‘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鄒波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