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19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昔日地岳坡,處處野豬窩;今日地岳坡,掛滿致富果。”近日,走進貴州省岑鞏縣平莊鎮包東村地岳組,昔日的荒山已開墾成脆紅李基地,林下套種太子參、丹參等中藥材,山間建起生態養豬場,山下建起魚塘。
說起包東村的變化,還得從楊文、游本玲夫婦說起。2001年以來,楊文結合家鄉木材資源豐富的優勢,做起了木材生意,賺到“第一桶金”。2014年,楊文夫婦倆決定到生態條件好的平莊鎮包東村發展農業。他們成立了岑鞏縣文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了3000畝荒山,決定發展水果套種中藥材,與72戶農戶簽訂了土地入股“三七分成”的協議,其中38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讓產業多元化,楊文夫婦結合市場需求,今年又引進青脆李、蜂糖李、中桃、壽桃等新品種種植,林下種植太子參、丹參等中藥材1200畝。目前有500畝脆紅李已桂果,預計創產值50萬元,1200畝中藥材可創產值500萬元。據林業部門負責人介紹,再過兩年,脆紅李、中桃等精品水果盛產后,每年至少創產值1000萬元以上。
“如果沒有他們倆,我也發不了‘藥財’。”包東村馬家坡組貧困戶楊政兵高興地說。在楊文夫婦的帶動下,今年他種植太子參20畝,獲得收成后可創收10萬元。
如今,包東村的“癩頭山”變成了“花果山”,特色種植蓬勃發展,夫婦倆已帶動全村20余農戶發展太子參、丹參、黃金銀等中藥材種植5000畝,預計可創產值4000萬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