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19 作者:佚名 來源:大眾日報
李連明(中)在梨園查看梨樹長勢。
站在村旁正在建設的旭日佳旺肉牛加工廠現場,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朱家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明對村里即將發展起來的肉牛深加工產業信心十足:“肉牛養殖8年了,大伙兒挺賺錢。如今瞄準產業延伸,既可以讓市民吃上朱家村產的‘放心牛肉’,又可以讓村民增加收入。”
說到這里,李連明憨厚的臉上露出笑容。“2011年4月俺剛上任的時候,村集體不但沒有錢,還欠著20多萬元的外債。當時俺就鐵了心發展產業,帶著大伙兒致富,把集體的債還清了。”
驅車前往朱家村的路上,記者對當時李連明想帶富小村遇到的窘境感同身受:出了東營的界碑,才找到進村路。南與濱州市的純梁鎮接壤,北距鎮政府有二十多里路程。不靠大路,村里擁有的只有周邊的耕地……
怎么辦?李連明說,上任半個月,夜里都翻來覆去睡不著。群眾信任我,我咋才能做點實事,不辜負這份信任?村里有一家一戶分散養殖肉牛的傳統。“對,就從肉牛身上入手做文章!”沒過多久,李連明就拿出了肉牛產業發展規劃——計劃投資2400萬元、占地60畝。“難!”當時,鎮黨委書記對項目落地沒有太大信心,“資金數額太大,錢從哪里來?村民會支持嗎?”
“跑!”李連明說,“當時俺就堅信,沒有跑不來的辦法!”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初,李連明跑瘦了自己,為養殖基地“跑”來了政府的貼息貸款,“跑”來了旭日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跑”來了支持自己想法的16戶社員,“跑”來了肉牛購銷的路子。“沒想到,2012年9月合作社購進的第一批牛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冬季連續的大霧天造成牛大面積生病,咳嗽、肺部感染,僅兩個月的時間,肉牛死亡200多頭,社員都哭了。”說起那段經歷,李連明仍然一臉沉重。好在,天氣轉晴,加上請來的專家會診,合作社其它的1000多頭肉牛保住了。
李連明告訴記者,帶領村民養牛,他強調的是誠信二字。第一批肉牛出欄的時候,合作社和陽信縣屠宰場簽訂了購銷合同,在十天之內把牛拉走。那一年的肉牛價格持續攀升,結果到第九天來拉牛的時候,市場價格比之前簽協議的價格每斤貴了五毛錢,按照協議交易,合作社少收入70多萬元。有的社員想毀約,李連明就耐心勸解。他說:“俺村的合作社是說一不二的‘誠信社’!”誠信買牛、養殖、賣牛,讓朱家村的養殖戶發了家,去年,養殖戶戶均收入30多萬元。
“致富路上,朱家村一戶都不能少!”李連明說。養牛產業投資太大,很多農戶不敢嘗試,他就琢磨適合大多數村民的新項目。“人勤地不懶”,走出去看,網上了解,與村民商議,一年多的深思熟慮,李連明又認準了適合朱家村的新項目——建設梨園。他多方籌集資金400多萬元,在村里建起了450畝梨園,品種選用了陽信的早酥梨和新疆的庫爾勒梨雜交培育的“香梨七號”。同時,李連明牽頭成立旭日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從2014年建起梨園,熟悉李連明的人都覺得他變成了賣梨人。如今,朱家村的果農從香梨種植中感受到了果園帶來的喜悅——畝收入可達一萬多元。種了30畝梨園的村民朱金峰說,去年他收入30余萬元,今年還會更多。
夏日里,走在寬闊平坦的朱家村田園環形水泥路上,掛果的梨園散發著香氣。李連明底氣十足:“朱家村已經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并已經成功舉辦過一屆采摘文化節。今后,俺村不能辜負這份榮譽,要把種植基地著力打造成集休閑觀光、旅游采摘、農家樂于一體的大型農業示范園區。”
相關標簽:山東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