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園內園外漫溢現代范兒
——河北省石家莊市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窺
鹿泉區農科小鎮內,工作人員正在培育蔬菜種苗。本報記者郝凌峰攝
本報記者 張偉賓 郝凌峰
6月初的華北平原,已經統一換上小麥成熟的金黃。行走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田野里麥浪飄香,大棚里瓜菜琳瑯,坡地上繁花綻放。一路走來,處處可見現代農業產業園加速融合發展,帶動小農融入現代化的生動氣象。石家莊市著力打造“有邊界,無圍墻”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充分釋放產業園對當地農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正成為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富裕奔小康、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抓手。
在高質量發展上發力
為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塑造新引擎
麥強面弱,是不少地區小麥產業發展的長期難題。普通麥多而強筋麥少,是制約小麥高質量發展的客觀現實。如何破解這兩個問題,在藁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強筋麥價格比普通麥每斤高出1毛多,產量還差不多,當然是種強筋麥收入高!”藁城區南營鎮馬莊村的種糧大戶田書堂介紹說,他今年種的就是“藁優2018”,現在價格大概是1.25元每斤,種植收益明顯好于普通麥。
而種了近千畝強筋麥的全國農業勞動模范李智勇,對此的感受則更加明顯,“上茬強筋麥、下茬雜交谷,連作效益高,關鍵是品種好!”
“改變我國優質強筋麥品種少的現狀,既要依靠農業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奉獻,也離不開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經營體制變革和動能升級。”搞了30多年強筋麥品種研發的藁城區農科所所長張慶江介紹說,藁城區農科所先后育成并審定8個高產強筋麥品種,藁優系列品種累計推廣6000多萬畝,其中藁優2018被國內專家鑒定認為“在小麥高產與超強筋結合育種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品種上去了,但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主要是因為經營面積小,小麥收購時強筋麥和普通麥混在一起,不符合面粉加工企業的生產要求。”藁城區農業局副局長李蘭功說,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有效解決了強筋麥質優價高卻推廣不開的問題,全區強筋麥規模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
在強筋麥產業的強勢帶動下,2017年藁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年產值超過60億元。而藁城這個以小麥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園區,之所以能不斷發展壯大,與面粉加工和宮面品牌建設有著莫大關系。
“條細心空、耐煮不糟、湯清面秀、嚼有口勁、味道鮮美”,賈市莊鎮耿家莊村家家戶戶做宮面,已成當地的文化符號,并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除此之外,產業園還形成了面粉加工業的產業集群,擁有多家省市龍頭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強筋粉加工基地。藁城區區委書記高玉柱說,藁城現代產業園實現了產業的高度融合,形成了集強筋麥品種研發、良種繁育、標準種植、商貿流通、生產加工、精細制作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強筋麥種植和宮面面粉加工,在藁城已分不清“誰是雞、誰是蛋”。但毫無疑問的是,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把產業鏈條上的優勢資源強強整合,實現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各類現代農業園的帶領下,土地、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進一步積聚,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更加充沛。
在多元融合上發力
為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新平臺
“千畝花海令人贊嘆,但更充滿趣味的是奶牛們排著隊走上現代化轉盤式擠奶機,特別適合帶孩子的家長過來玩!”走進鹿泉區銅冶鎮,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體驗、科普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奶業綜合小鎮,令前來游玩的市民大呼過癮。
“在鹿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里,奶業是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成為鹿泉園區融合發展的引領力量。”河北君樂寶乳業總裁助理楊光華介紹說,發展奶業一產可以帶動苜蓿和青貯作物種植以及奶牛飼養,二產帶動奶業和乳制品加工,三產發展以奶牛文化為紐帶的創意旅游,通過奶業,鹿泉現代農業的一二三產業實現有效融合發展。
更重要的是,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平臺,園區實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普通農民的融合發展。楊光華說,現在園區入駐龍頭企業23家,輻射帶動合作社21家、家庭農場8家、種養大戶117家,農戶1.7萬戶。
現代農業園不僅有效融合了一二三產業各產業鏈條環節,而且推動現代農業園與科技園、創業園協同發力,實現城鄉要素流動、人員流動融合發展。
在藁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藁城區農科所、藁城區農業高科技園區為代表的科技力量,正成為當地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
“園區加快與北京市科委、北京農科院、河北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進‘京石’技術轉移,組建現代農業服務聯盟,引進推廣了多項品種和技術。”藁城區農業科技園管委會主任馬書昌說,科技園充分發揮“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引著農民賺”作用,有效推動了藁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在村里,村園融為一體,產村融為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提到石家莊市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思路時,石家莊市農業畜牧局園區處負責人說,石家莊地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擁有優越的自然稟賦和產業基礎,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關鍵是促進城鄉要素、產業鏈條等不同主體、不同環節的深度融合,推動“生產+加工+科技”發生化學反應,實現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把自然稟賦和產業基礎的優勢轉換成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勢能。
在創新惠農機制上發力
為帶動更多農民融入農業現代化開辟新途徑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關鍵是要讓廣大農民參與分享現代農業。因此,構建利益聯結緊密、參與共享渠道完善的體制機制,一直是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重中之重。石家莊市把園區發展、產業興旺與農民利益相聯結,先后探索實施多種模式,讓農民參與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聯農帶農富農惠農成效明顯。
在石家莊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里,農民有多種入股分紅模式。有的把財政資金折股量化成村集體經濟股份分紅,有的通過推進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入股現代產業園的龍頭企業,還有的鼓勵農民以自有資產入股。“農民有資產,可以自主入股;農民沒資產,可以通過財政獎補資金和集體資產入股,為農民分享現代產業增值收益創造了充分機會。”石家莊市農業畜牧局園區處負責人介紹說。
在藁城區成立的藁優麥產業創新聯盟,通過組織科技推廣、糧食流通、面粉企業,與強筋麥專業村、合作社開展對接合作,把分散的農戶與市場高度聯結起來,創造了“共享糧行”合作模式,實行保底價收購、隨行就市結算、品牌溢價補貼,確保農民可以賣上好價錢。
鹿泉區農科小鎮引進以色列技術搭建15棟連體日光溫室大棚,開展蔬菜種苗培育;新樂市莊稼主生態園先后引進、示范、推廣多項種養高新技術;高邑縣潤尚農業科技園在專家指導下種植的鮮棗掛滿枝頭,一上市就賣出100元/斤的高價……
據介紹,截至2017年底,石家莊市認定的縣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已達350個;園區總產值達到197億元,形成了省級市級園區頂天立地、縣級園區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全市19個省級園區帶動農民數量超過80萬人,園區農民可支配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35%。
在現代農業園的引領帶動下,君樂寶、雙鴿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壯大,贊皇大棗、晉州鴨梨、新樂西瓜、趙縣雪花梨等一批地理標志產品和區域公用品牌一步步做大做強。現代產業園的產品市場競爭力、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帶動農民參與機制不斷增強。園區建設已經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增長極。
相關標簽:石家莊市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