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9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日報
6月27日,塔城市喀拉哈巴克鄉墩格勒克奇村村民王香在采摘木耳。
在村民眼中,王香就是個愛“折騰”的人,別人家的木耳都種在大棚里,王香卻偏偏要種在室外;別人守著傳統農作物不放,她卻要從內地引進歐李這種需水量少、耐寒的水果。
6月26日,在塔城市喀拉哈巴克鄉墩格勒克奇村,記者見到了40歲的王香,她戴著草帽,正伺弄著地栽木耳菌袋。“剛開始搞地栽木耳時,還有人說我是瞎折騰、白忙活。”王香說起話來心直口快。
2012年,王香和丈夫到東北旅游,在黑龍江省東寧市發現有地栽木耳。“我們倆當時就下車了解情況。”王香說起了自己與地栽木耳的“緣分”。
地栽木耳需要的氣候條件、種植技術、注意事項……王香把能想到的問題都問了個遍。“在那里,我就給在塔城市氣象局工作的朋友打電話,得知塔城市的氣候與東寧市相近。我倆一合計,咱塔城市也能種地栽木耳。”王香說。
2013年,王香引進了12個品種的地栽木耳,開始小規模種植。2015年,經篩選王香留下了1個品種,當年收獲2萬袋的地栽木耳,賺了2萬多元。王香心里美滋滋的,對種植地栽木耳充滿了信心。
創業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2016年,因為菌袋的外包裝破裂造成木耳培養基發霉變質,王香賠了十多萬元。2016年冬天,王香和丈夫專程到黑龍江省食用菌研究所向專家請教。“專家分析,可能是我們用的菌袋外包裝不合格,加上菌袋中培養基的比例不適合塔城的氣候條件,造成培養基霉變,木耳絕收。”王香說。
找到失敗原因,2018年,王香建立了地栽木耳基地,將種植規模發展到5萬袋。王香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5萬袋地栽木耳,相當于80畝傳統農作物種植的收入。“特色種植讓有限的土地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王香說,今年的木耳供不應求。
地栽木耳5天一茬,從5月中旬到10月中旬都可以種植。“地栽木耳除了賣干木耳外,還可以賣鮮木耳。現在我的木耳每茬還沒有采摘就在網上被訂購一空,精品干木耳一公斤可以賣到200元。”王香說,她在網上建起了自己的店鋪,產品大部分銷往北京、上海等地。
王香不斷學習木耳種植知識,她上網查資料、購買食用菌種植書籍,刻苦鉆研種植技術。
“只要肯動腦筋,懷著對土地的愛,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定會有所作為。”王香不斷“折騰”,在希望的田野上有了別樣的天地。
今年,王香和丈夫又試種以歐李、沙棘的果木為培養基成分的特色木耳。“人們追求食材的綠色健康已成為一種潮流,我們培育這兩種木耳就是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王香說。王香并沒有滿足于自己種植地栽木耳的成功,她正忙著把地栽木耳這項技術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