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04 作者:佚名 來源:南寧日報
廖春年一心一意跟著合作社發展種桑養蠶。
從半個月甚至一月才能吃上一餐肉,到現在僅養蠶一項收入就年入3萬元,超過過去全家兩年的收入——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告祥坡女村民廖春年家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日更比一日好。“多虧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新的種桑養蠶‘動車模式’,讓我搭上這列脫貧致富的‘動車’。” 她說。
廖春年上有80多歲的老母,下有兩個還讀小學的孩子。為了脫貧,她曾經努力地養過豬、種過菜,搞過蔬菜批發,但接二連三遭遇失敗。“最苦的時候,只能硬著頭皮向娘家和婆家的兄弟姐妹伸手,半個月能吃上一餐肉算是奢侈的了。而且住房非常困難,全家擠在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破舊土房里,婆婆只能住在小叔家。”憶起當年的苦日子,她不堪回首。
就在生活陷入低谷的時候,邕寧區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接著,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時宜公司結合本地實際,創新了“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農戶養出的蠶結繭了,統一由公司包收,不用再擔心銷售難問題。對廖春年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我首先想到,加入了合作社后,每個人只專心負責自己承擔的部分,不用再操心其他的問題,收入也穩定很多,值得干!”于是,她主動將家里面的5畝地流轉到合作社,成為第一個加入合作社的農戶。
有了合作社這座“靠山”,她發展的信心十足。去年5月26日,三江村忽然天降大雨,狂風暴雨無情地飄進了簡易的蠶房內,而這時蠶正處在生長的關鍵時刻,不方便移動。廖春年雖然養過幾年蠶,但畢竟技術還不過硬,她心急如焚,立刻冒著大雨去找時宜公司的韓技術員。當韓技術員趕到后,立即指導她和同事們對蠶床進行位置移動,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操作,24張蠶寶寶、價值7.23萬元的蠶繭終于免遭損失。她激動地說:“如果是我一個人干,這批蠶肯定就毀了。”
合作社為她解除了后顧之憂,她也以感恩的心回報合作社。去年8月22日,下半年第一批蠶已進入中蠶房,而合作社的飼養人員還未能確定,此時蠶寶寶還在餓著,若不及時喂葉子就影響發育。在時宜公司與合作社協商制定工作崗位安排后,仍有個別婦女遲遲未能上崗工作。在廖春年多番調解勸說下,基地生產得以順利進行。兩年來,針對個別婦女情緒波動,影響工作效率,她總是不斷安撫、鼓勵、協助,化解各種矛盾。
搭乘合作社的這輛脫貧致富“動車”,廖春年離幸福的未來越來越近。去年,她僅在合作社蠶房養蠶的收入就達到了3萬元,加上其他收入就更可觀了。在廖春年和合作社其他姐妹的帶動下,村里有36戶貧困戶積極參與合作社種桑養蠶,有長期打工的,也有季節性打工的,直接或間接地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 我越來越感受到,共產黨是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的黨,我現在的最大愿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目前,廖春年已經向當地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