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19 作者:魚玉軍 來源:陜西農村報數字報
脫貧攻堅的陜西實踐 亮點⑦
本報記者 魚玉軍
進入7月份,神木市錦界鎮河灣村的白貴榮,在喂養40多只羊子的空隙,每天忙活著鋤玉米地。
“今年玉米長勢好,都有一人高了。”7月14日,白貴榮干完農活,滿足地介紹著家里情況,“現在把土地流轉成一大塊,種地省力,效果也好。”
去年以來,白貴榮和神木市許多貧困戶一樣,在各項扶貧政策的鼓舞下,家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神木市城鄉大地也在文明新風的推動下,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讓勤勞的人得實惠
白貴榮今年51歲,老伴患有精神障礙,老兩口未養育子女,和83歲的母親一起生活。2016年,他家被列為精準幫扶對象。
河灣村“第一書記”劉強介紹,過去白貴榮也喂一些羊子,接受過困難補助,可家庭拖累大,增收慢。去年,他家享受了產業扶貧政策,畜牧局贈送了9只母羊、1只公羊,并資助建設了羊圈。現在,連同原有的羊子,白貴榮家的羊子數量已發展為40多只。
“這人勤快,政府還把他聘為水源地巡查員,一個月掙600元。”劉強說。
“去年政府補助了4萬多元、我個人出資500元,新修了60平方米住房。今年,家里還種15畝玉米、山藥(土豆)、豆子。種植有收入,賣羊絨也有收入,年底還有幾只公羊能賣,今年一定能脫貧!”對今后的生活,白貴榮信心十足。
為了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提高產業扶貧成效,神木市充分發揮項目、資金、政策的引導作用,建立了“多老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產業扶貧激勵機制。
“產業激勵進一步推動形成勤勞致富的氛圍,讓村民感受到勤勞能帶來看得見的實惠。”神木市產業脫貧辦干部白偉說,“去年,神木市實施產業幫扶920戶,投入資金1070萬元。今年前半年,神木市已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051萬元,下半年計劃再投入700多萬元。”
讓有志的人享體面
今年3月12日,在榆林市農村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神木市欄桿堡鎮張家坬村72歲的喬征平老人,作為脫貧模范戶,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上了領獎臺,一下子成為神木市民眼中明星般的人物。
喬征平腿部因病致殘40多年,干不了重活。兒子患病吃藥花費大,也無合適工作。2016年,他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后,在政府的幫助下買了2頭牛和2頭豬,村里也把他聘為保潔員,兒子在包扶干部的幫助下去一家企業上班。2017年底,喬征平家達到脫貧平準,他主動申請退出貧困戶,廣受稱贊。
“別看我腿腳不靈便,但我人不懶,我有信心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喬征平說。榆林市政府為每家脫貧模范戶獎勵了1萬元,喬征平用獎金又買了1頭牛、2頭豬。現在他家肉牛已發展為4頭。喬征平身殘志堅、勤勞致富的事跡受到了表彰,不僅贏得了尊重,也感染了其他人。
“喬征平成為許多村民學習的榜樣。60多歲的貧困戶劉國清對今年脫貧也滿懷信心,早早地表達了脫貧的愿望。在全村43戶98名貧困人口中,今年預計有34戶87人脫貧。”張家坬村“第一書記”葉勝軍說。
記者從神木市委了解到,神木市積極開展自強勵志、敬業奉獻、文明家庭等文明創建活動,先后涌現出高利兵等6名“中國好人”、全國文明家庭賀俊花家庭和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劉小燕家庭等2戶全國道德模范,以及陜西省道德模范和“陜西好人”20人、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167人、“最美神木人”121人,各鄉鎮、街道辦累計評選出各類典型1.8萬多人(戶),極大地增強了貧困群眾見賢思齊的正能量,形成家風帶民風、民風化村風、村風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讓城鄉大地變風氣
“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在參加非親戚關系人員辦理的婚喪事宜時,所隨禮金不得超過300元。嚴禁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參加非親戚關系人員辦理的婚喪之外喜慶事宜。”神木市紀委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農村實施產業激勵、典型帶動等舉措外,神木市還制定了黨員干部紅白事辦事標準、嚴明黨員干部紀律作風的“鐵十五條”等系列制度,通過定規則樹正氣,以黨風促政風、帶村風、化民風。
在廣大鄉村,神木市結合脫貧攻堅和農村移風易俗,深入開展“五提倡五反對”、“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等活動,引導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四會”參與民間事務管理和服務,全面開展“修四德,行六禮,做文明有禮的神木人”道德實踐活動。
此外,神木市設立了龍華集團1000萬元公民道德建設基金、民生慈善基金和孝德基金,加快了生產發展、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等建設,進一步夯實了推動文明新風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
在一系列組合拳的推動下,神木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節節攀升。2017年,神木市有253戶、629人脫貧;現有的3358戶、5918人貧困人口,今年預計有976戶、2372人脫貧。神木市也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等榮譽稱號。2017年12月13日,經過三年的創建,神木市也如期捧回“省級文明城市”的獎牌。
迎著文明新風的號角,神木市的經濟更是邁入了高質量、高效益發展階段。去年神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110.33億元,增長7.8%;財政總收入250.0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1.45億元,分別增長83.2%、34.7%,均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神木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0.6億元,同比增長7%,預計財政總收入157.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9%、31.7%。
“神木市堅持教育引導提士氣,宣傳發動聚人氣,規范約束樹正氣,村民自治正風氣,文明創建促和氣,公益救助增底氣,環境整治造福氣,不僅將脫貧攻堅與新民風建設深度融合,也在全體市民中掀起了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和作風轉變的高潮,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神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雷晴初說。
相關標簽:陜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