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22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莫 璐 劉凱文
正值小龍蝦上市時節,江蘇省盱眙縣明祖陵鎮明祖陵村的稻蝦豐收,村民朱孝良領到2000多元工資,自從村里興辦了蝦稻家庭農場,他每天到農場做工,貧困的生活有了轉機。
村黨總支書記朱二躍說,小龍蝦在水里尋食,可為稻田松土、除蟲,不僅省了化肥農藥,而且水稻品質也上來了,綠色有機的“蝦稻米”深受市場歡迎,農民實現了一田兩種,種田效益翻倍。
推廣新產業并不順利。明祖陵村曾是縣里“后進村”,不少青壯年外出務工,村里人氣淡了。看到別的村子發展得紅紅火火,村民們也想好好干,但因缺經驗、缺技術,沒人敢帶頭。
朱二躍備感壓力,“縣組織部門找我談話后,我認識到,村干部要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村里召開村民大會,征求村民意見,組織觀摩交流,到外地取經。如今在明祖陵村的示范園里,村民用高科技養蝦,消費者可通過二維碼精準溯源。目前村里有家庭農場6家,吸納200多人就業,每戶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村集體增加收入10余萬元。
盱眙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縣里通過調研,發現一些村干部精氣神不足,工作敷衍塞責。村級干部處于監督的“空白地帶”,不少人存在“干不干一個樣”的心理,難以發揮鄉村振興帶頭人的作用。縣里建立常態化村干部監管機制,把村級干部納入日常管理監督范圍。去年一年,盱眙縣共問責322名村級干部。
通過組織帶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馬壩鎮建立稻蝦綜合種養基地,政府為養殖戶做好電、路、水等基礎設施;興隆鄉組建鄉水產養殖協會,動員有條件的村民加入協會。目前全縣蝦稻共生模式輻射17個鄉鎮,總面積達33.9萬畝,平均每畝產值達到5400元。
相關標簽:江蘇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