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27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日報
在尼勒克縣烏贊鄉烏贊村大片的農田里,種植的不是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而是連片的苜蓿草。“全村7566畝耕地,現在種植的全部是苜蓿草和紅豆草。”7月22日,尼勒克縣政協辦公室駐烏贊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旭明說。地處偏遠的烏贊村是全鄉唯一一個純牧業村,2017年,工作隊駐村后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以種植業結構調整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大面積推廣種植效益好的特色經濟作物。同時積極引導村民開展土地流轉,走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高效農業發展之路,全力打造萬畝飼草料示范基地,帶領村民依靠種草走上致富路。
“以前,因為飼草料不夠,村民去別的縣購買,增加了養殖成本。”李旭明說。
盡管如此,工作隊說服村民放棄糧食作物改種飼草料也費了不少功夫。“我們跟村民算了一筆經濟賬,種一畝小麥,成本就得400元,一畝地也只能掙200多元。種苜蓿草每畝有100元的退耕還草補貼,算下來,一畝地的成本還不到100元,可以產800多公斤飼草,按每公斤0.8元的市場價,除掉成本,還能掙五六百元。”李旭明說,“種苜蓿草只需澆澆水,空余的時間可以發展養殖業,也可以出去打工……”
村民最大的顧慮還是飼草的銷路問題。但很快他們就發現,種出來的苜蓿草不僅不愁賣,還成了搶手貨。“自己家用不完的,可以賣給其他養殖戶、飼料加工廠,外地的養殖場也和村里簽訂了飼草收購協議。”李旭明說。
種植飼草,不僅增加了烏贊村村民的收入,也帶動了村里的養殖業。
村民克里西別克·加勒哈斯別克過去最發愁的就是飼草料。“我家只有20畝飼草料地,每年都得去別的地方拉運草料。這兩年飼草料在村里就能買到,養殖成本降低了不少,我也敢多養些牛羊了。”克里西別克說。
2017年,克里西別克養了8頭牛、10匹馬、50只羊,一年下來,掙了7萬多元,一家五口人,人均收入達到1.4萬多元。
2017年,烏贊村人均收入比2015年增加1750元,達到1.38萬元。
為促進農牧民增收,近年來,尼勒克縣按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禽則禽”的方針,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種植面積突破8萬畝,惠及貧困戶2183戶。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