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1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貴州省沿河縣大力發展空心李產業致富果走出大山
“住在花園里,掙錢不出門,這樣的日子就是好。”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街道辦事處南莊村74歲高齡的張炳珍老人,種植空心李近40年,如今一家人憑借著10余畝空心李子,每年收入20余萬元,成為南莊村最先脫貧致富的家庭。
“從最初3分錢一斤挑出去賣,到如今的20元一斤坐等游客來摘,李子開花還能賣門票。”張炳珍說,他做夢都沒想到,空心李開出了幸福花,結出了致富果,成了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張炳珍最初種植空心李,沒少與家人拌嘴,“以前到處是荒山坡,土層薄,蓄不住水,就連白楊樹都難長大,更不用說種李子樹”。
“長不出莊稼,沒有糧食吃,也就這個空心李能賣錢換糧食。”張炳珍告訴記者,當初全靠幾戶人家認死理兒,一年又一年地栽,一棵一棵地養,才有了如今這大片的李子樹。
據了解,沿河空心李于1885年由當地背鹽的農民引進栽培,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因生長環境獨特,果實成熟后,果核與果肉分離,清香濃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及營養物質,深得消費者喜愛。2006年,沿河空心李還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但由于受發展資金、果苗培育技術等因素的限制,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整個沙子街道的空心李栽種面積只有500余畝,“自己種自己吃,群眾還很貧困”。張炳珍說。
近年來,針對沿河縣域石漠化嚴重的貧困山區實際,抓住貴州省支持深度貧困縣發展“一縣一業”的機遇,確立了石漠化生態治理與農民脫貧致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發展思路,縣里開始大規模發展空心李產業,硬是讓荒坡地披上綠裝,石旮旯里長出了致富果。如今,該縣已在石漠化較嚴重的9個鄉鎮、75個村發展種植空心李8萬畝,帶動近21萬農民發展。
目前,沿河縣成立了21家空心李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廣大群眾以土地入股收租金、入股合作社收股金、入社務工掙薪金等多渠道增加收入,既解決了農村土地閑置問題,又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隨著空心李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產量大幅提升,沿河縣及時與淘寶、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合作,李子走出大山、走向了全國市場,破解了銷售難題。
為了延長空心李產業鏈,沿河還與貴州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開發了空心李子果脯、空心李子酒等深加工產品,既解決了空心李銷售難題,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此外,沿河還連續多年舉辦李花節、摘果節等活動,每年數十萬游客慕名而來,賞花、嘗果、游烏江山峽、聽土家山歌……鄉村旅游成了當地群眾新的致富產業。
據了解,沿河計劃到2020年建成空心李基地10萬畝,實現投產面積8萬畝,同時按照以“李”興“旅”、以“旅”促“李”的思路,推動生態與產業融合、環境與景觀配套,拓展群眾增收渠道,讓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更加堅實。
相關標簽:貴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