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3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連日來,在佛坪縣陳家壩鎮三郎溝村袋料香菇產業園里,一朵朵香菇就象一個個肉乎乎的“小傘”,讓劉國禮、陳發林等貧困戶、脫貧戶樂開了花。
產業園的頭一茬菇就采摘了7000多斤,銷往漢中市,收入近3萬元。20萬袋夏菇可采摘到12月底,預計產量30多萬斤,今年至少實現產值100多萬元,63戶貧困戶、脫貧戶增收在望。
“我們從建設大棚到現在,在園里務工就掙了近萬元,流轉土地有收入,入股還有分紅!”陳發林歡喜地說。
三郎溝村黨支部書記張佳毅告訴記者:“我們整合項目資金,加上群眾入股的股金、流轉的土地,解決了產業園建設資金、用地難題,袋料、技術和銷路由陳家壩袋料香菇產業園提供,這個路子好!”
他點贊的路子,就是多元增收脫貧模式。
如何幫助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脫貧?把脫貧戶“扶上馬再送一程”?佛坪縣經過多方調研,探索開辟多元增收脫貧新路徑。全縣44個村均組建集體經濟合作社,在社內開展“一園四隊一區”建設,即產業園和基本工程建設隊、環境美化工程隊、鎮村道路養護隊、佛坪土席服務隊及土特產品展示銷售區。
合作社和園區組織引導農戶將產業項目、農機設備作價,或以資金、土地、林地、閑置房屋流轉入股,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既幫助農戶尤其是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也走活了全縣脫貧攻堅“一盤棋”。
為三郎溝村提供袋料、技術和銷路的陳家壩袋料香菇產業園,占地100多畝,目前有袋料100多萬袋,輻射帶動400多戶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去年入園的66戶貧困戶基本實現脫貧,一些貧困戶學會了技術,回到村里幫助鄉親們發展產業!”陳家壩袋料香菇產業園領辦人王繼東說,去年以資金入股的貧困戶戶均分紅3500元,租賃大棚發展產業的純收入最高達2萬多元,100多名貧困戶、村民在園區務工收入40多萬元,今年還有60多戶群眾加入產業園。
在多元增收脫貧模式引導下,佛坪縣各個鎮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因地制宜,建設天麻、豬苓、中蜂、冷水魚、獼猴桃、生態黑豬、食用菌等種養產業基地,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等,實現貧困戶精準幫扶、入園入社兩個“全覆蓋”。
去年,全縣865戶貧困戶加盟106個新型經營主體。2113戶農戶入股資金2177萬元,戶均分紅1800元,1052戶2562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5%。今年,佛坪縣將持續推進多元增收脫貧模式,確定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產業項目44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項目73個。
相關標簽:陜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