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6 作者:佚名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村里的芍藥開了,吸引了不少游客。
“玉米掉價、養花吃香,咱明年必須擴大種植面積。”
“這把你美得,還拽上詞兒了,按我的話說,這叫:芍藥花開、致富路來。”
7月13日中午,賓縣經建鄉頭道村10多戶村民又聚到一個屋里,熱烈討論起今年各家的種植計劃。
看到大伙信心滿滿,一位40多歲、臉膛黝黑的漢子站起來:“那就這么定了,2019年,咱們目標是200畝。”
這句話等于拍了板,這個莊稼漢為啥說話有分量?因為他是遠近聞名的“芍藥大王”。正是在他的努力和帶動下,頭道村蹚出一條轉變種植結構的致富新路。
返鄉后變身“芍藥大王”
莊稼漢填補國內空白
“芍藥大王”叫毛興東,今年47歲。雖然頂著“芍藥大王”的名號,但在2004年以前,他與芍藥沒啥關系。沒人想到,他天天握著花鏟的手當初握的是話筒。
1996年,從村里考進哈爾濱某大學播音專業的毛興東畢業后順利應聘到一家電臺做主持人。從村民到市民,村里人看著都眼紅。可2003年,在城里干了7年的毛興東卻扔下話筒回村當了花農種芍藥。
哪兒的芍藥好?關內。洛陽、武漢、濟南都是我國芍藥的主產區,可是關內的芍藥不抗凍,要是挪到賓縣,東北的寒地黑土就成了芍藥的“墳墓”。哈市周邊的山里也有野芍藥,但品種單一、產量很低,經濟價值也就大打折扣。
2004年起,毛興東選取賓縣當地的野生芍藥為母本,再引進外省較具觀賞性的芍藥,然后讓各種芍藥反復進行自然雜交。為了掌握各種芍藥的習性,毛興東在網絡上下載各種有關芍藥的資料,他還向省內外專家咨詢、請教。漸漸地,毛興東成了芍藥栽培的“土專家”。
幾年后,他培育出耐寒芍藥品種200多個,有紅、白、黑、藍、粉、黃、紫和復色8個色系,花型也從當初的觀賞性較差的單瓣型發展成皇冠、金環、繡球和臺閣等9種花型。
2011年冬天的一場極寒天氣,讓毛興東的寒地芍藥通過了一次檢驗。那場極寒天氣讓省內某種植園里幾萬株芍藥幾乎全部滅絕,可毛家芍藥園的芍藥一株也沒被凍死。省植物園的一位芍藥牡丹專家聽說后特意到毛家花卉基地踏查,看后激動地對毛興東說:“你培育的芍藥,填補了國內尤其是黑龍江省規模種植寒地芍藥種群的空白啊。”
從一枝獨秀到滿園花開
花香里種植結構在轉型
費這么大心血培育寒地芍藥新品種,能比種糧強多少?“強多了,少說多賺幾倍,多說可能幾十倍。”面對記者的疑問,毛興東一臉驕傲。他說2004年,他在洛陽、武漢這些城市里就發現芍藥是個寶,不但可用于城市綠化,花瓣可制作花茶和香料,種子可用來榨油,4年以上的根莖還可以入藥,市場對于芍藥的需求量很大。
毛興東算了筆賬,市場上一朵芍藥花批發價0.5元,通過密集栽培,每畝地可產芍藥花7500朵,產值3750元,僅此一項就比種植普通農作物高出三四倍。“連續種植4年后,芍藥根就有了藥用價值,每畝可產2000斤,按每斤12元的市場價計算,可收入2.4萬元。”
既然培育出了新品種,那就甩開膀子種吧。可毛興東說他又遇到了第二關:排斥。誰排斥芍藥?鄰里鄉親,頭道村的村民。“莊稼漢不種地,去種花?這不對路,也不是老爺們干的啊!”當年,村民眼里的毛興東不務正業。
“當初培育新品種成功后,我就想帶著村民一起種,可村里人不認可,不但自己不想種,我想流轉土地去種也很難。”毛興東說,多虧了中央出臺文件支持土地流轉,他才有地能種花。
俗話說開花才能結果,隨著毛興東種的芍藥越來越美、越來越多,村民的觀念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花好看、錢好賺,為啥不種芍藥非種糧?再說村里眼巴前就擺著個“芍藥大王”能幫忙。于是,2009年,有3戶村民開始在自家院子里跟毛興東種起芍藥。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被這個返鄉創業的青年和他的芍藥打動了。
50畝、100畝、120畝,飄著芍藥花香的頭道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芍藥村”。
如今,如果你在頭道村里看見了外人,那十有八九是奔著村里120畝的芍藥園來的。
“芍藥花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我們大毛家屯的共同財富。未來,我打算帶動全村鄉親們把村里打造成為鮮花村、旅游村、特色村。”談到未來,毛興東是那么的興奮。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