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0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張鵬 本報記者吳晉斌
“自從郭書記來了,我們村翻天覆地,已經沒人農閑湊對打麻將、打牌,現在流行每周一集體義務勞動一小時!辈乓贿M村,曾經的鐵桿“麻友”、如今的養豬能人席金才就迫不及待地現身說法。
席金才說的郭書記,是山西省蒲縣黑龍關鎮黎掌村“第一書記”郭偉,2015年8月受組織委派來到貧困村黎掌村。
3年后,黨旗高高地飄揚在了黎掌村黨支部的上空,邁過“黎掌好人”的門樓,一條平展展的柏油路,一側是光伏發電站和連棟蘑菇大棚,另一側10畝集體主義精神試驗田里種植的是構樹。
“以黨建為抓手,找準產業的新路子,以黨風帶民風,讓村民精神脫貧、思想脫貧、產業脫貧,實現了‘賭博村’向‘紅旗村’的變遷,走出了一條可推廣的好路子!逼芽h縣委書記薛鳳奎說。
讓“紅旗”飄進黨員心中
“你來呆兩年,混混日子就過去了,我有事叫你,沒事你就不用來了!惫鶄偟嚼枵拼鍟r,黨支部書記告訴他說。他知道持這一看法的不止村支書一人。
接下來的日子,郭偉用兩個多月時間跑遍了6個自然村、360戶人家,初步摸清了村情,也掌握了貧困戶的一些具體訴求。
村里的水泥路年久失修,成了“石頭路”,群眾戲稱“要捏腳,來黎掌”,村里兩個特困戶多年申請低保都沒辦下。
郭偉決定以一大一小兩件事為突破口,贏得村民的信任。經過10多次跑動,駐村的第四個月,兩條平整的柏油路完工,其間他還協調民政部門幫助兩戶辦下了低保。
郭偉以為這下該順了吧,就組織召開了第一次支部會議。
意外的是29名黨員只來了9個。
“開會沒人來,支部陣地作用發揮不足,貧困黨員得不到關心、老黨員作用發揮不出、致富黨員黨性意識淡薄、流動黨員疏于管理,群眾反映強烈!惫鶄セ貞浀。
郭偉自掏腰包買了一面紅旗,讓它高高飄揚在支部上空。組織村“兩委”班子和年輕人整理黨員活動室,改善辦公條件,把黨支部牌子掛起來;安排在村的“兩委”干部定期到辦公室輪流值班;把躺在庫房睡大覺的大喇叭翻出來修好掛起,每天清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學習雷鋒好榜樣》3首歌曲循環播放,響徹全村。
經過實踐摸索,郭偉開始組織老黨員講黨史、年輕黨員談思想、致富黨員交流致富經驗、入黨積極分子公開培養、黨員帶黨徽亮身份做好事等活動。
漸漸地,一些老黨員走幾里地來參會,10余名優秀青年主動遞交入黨志愿書,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村民有事找支部成為新常態。
2017年,黎掌村被縣委確定為首批“三基建設”示范點,建設了240平方米多功能黨群活動中心,改擴建文化活動廣場和農民文化舞臺。黨支部成了村民謀事的“主心骨”、百姓活動的“大舞臺”、黨員群眾的“精神家園”。
讓文明浸潤群眾內心
黎掌村地處蒲縣礦產資源富集區,十幾年前村民靠著周邊的煤礦、鐵廠,掙了些錢。后來,煤礦兼并重組、“零小散”關停,村民們沒了收入,大事做不來,小事看不上,逐漸變得游手好閑、精神空虛,整日打牌喝酒。村里垃圾亂堆、污水橫流,黎掌村也戴上了貧困村的帽子。
“物質扶貧易返貧,精神扶貧能生金!惫鶄ヌ岢隽x務治理全村衛生。
“哪個村不是發錢干活兒?”有人當面就提出不同意見,多數人也跟著附和。于是,郭偉改變方法,倡議村民自掃門前雪。
“倡議”發出去好幾天,村民應者寥寥,郭偉一了解,原來大家都在等著看他如何“對付”老黨員王勝才。
王勝才家門口的糞堆了10余年,周圍鄰居進入“互掐模式”,你堆糞,我倒水,鬧得四鄰不安。郭偉連續入了三次戶,在王勝才家吃了兩次飯,春節自掏腰包慰問王勝才,卻只字不提搞衛生的事。
“郭書記,我明白你的意思,我馬上就去把糞堆清理了!”看到王勝才開始清理糞堆了,大家都行動起來。
后來,全村開始評選衛生文明戶,村干部上門為文明戶掛牌,并在村喇叭里通報表揚,村民的榮譽感明顯增強——
郭偉再次提出義務打掃全村衛生的倡議后,第一次來了27人,第二次來了63人,第三次來了近百人。如今,每周一喇叭響起,村民們自發帶工具出來打掃。
后來,郭偉主導開設了每月一期的黎掌道德大講堂,鼓勵人人上臺,干部講帶頭,黨員講奉獻,群眾講身邊人身邊事。
2016年臘月,在首屆“黎掌好人”評選表彰活動中,“好妻子”祁海芳、“好兒媳”劉秋芳、“好婆婆”賀鎖英、“好丈夫”賀滿堂、“好兒子”席連杰登臺亮相。沒有獎品、沒有獎金、只有一個紅本本,但是現場氣氛空前高漲。
讓產業喚醒群眾活力
“精神扶貧是前提,精準扶貧是目的!惫鶄ミm時引導村民把重心轉移到扶貧產業發展上,通過道德大講堂,組織學習中央有關涉農政策,把很多涉農專家、農技人員請到村里給老百姓講課,還組織村干部、黨員代表、村里有經濟頭腦的人到洪洞縣學習土雞養殖、到交口縣學習平菇種植。
村民席艷龍、王國龍通過參觀學習,有了種植蘑菇的想法,郭偉把集體的20畝土地租賃給他們,并幫忙爭取到了扶貧貸款。半年后,大棚效益可觀。一時間,黎掌村掀起了種植蘑菇大棚的高潮。目前,黎掌村蘑菇大棚已發展到30多個。
村民席金才、姚金城等11戶村民發展養豬業后,小日子變紅火了?吹轿羧张朴严鸩诺热说淖兓毨粝瓯H缱槡,他主動到村里的蘑菇大棚打工,有了種地之外的收入。今年,席年保又想發展養殖業,苦于沒資金沒技術。為了鼓勵席年保發展養豬業,郭偉答應席年保自己買一頭,他送一頭,就這樣席年保開始養起了豬。郭偉又將有養豬經驗的席金才確定為席年保的技術顧問。一有空閑,郭偉就和席年保一起買豬糧、磨豬食、交流養豬技術。
黎掌村與天津寶迪公司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建起了占地1000平方米、年出欄1000頭生豬的標準化養豬廠。
“環境好了,村風正了,民風好了,經濟也搞上來了,現在我們村還經常上電視呢!”村里老干部焦銀全自豪地說。
相關標簽:蒲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