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2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龍新
西藏自治區是我國傳統六大牧區之一,有天然草原13.34億畝,居全國首位。草原既是農牧民的生產資料,也是生活資料,還是農牧民草原文化傳承的基礎。隨著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下簡稱“補獎政策”)的實施,西藏天然草原生產力得到較大提高,飼草供給能力明顯提升,促進了農牧民養殖增收。2017年末,牲畜存欄量較2010年下降24.3%,超載過牧現象逐年減少。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西藏天然草原鮮草產量達9705.6萬噸,增長24%。
截至目前,西藏落實中央草原補獎資金191.01億元,覆蓋全區7市(地)74個縣(區)685個鄉(鎮),涉及256.22萬人。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資金直補到戶,增加了牧民的政策性收入,牧民年人均補獎政策性收入近3000元。那曲雙湖、阿里改則等純牧業縣牧民人均可享受補獎資金5000元,占牧民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已經超過家庭經營收入,在牧民收入構成中占比較高。草原補獎已成為牧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在促進農牧民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藏統籌利用補獎績效評價資金,著力加強人工草地和牲畜棚圈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草牧業,積極引導和鼓勵牧民規;a、產業化發展,促進生產經營方式轉變。2017年,西藏舍飼半舍飼率超過50%,規;、標準化養殖場數量逐年增多,年出欄50只羊和10頭牛的牧戶比例超過10%。牛羊肉產量達28.9萬噸,比2010年增加15.2%。從2016年起,西藏依托補獎政策,選聘8.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擔任草原監督員,人均年增加收入3000元;2017年新增8萬個草原監督員,2018年將補助標準提高至3500元,牧民生產生活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西藏干部群眾對補獎政策稱贊不已,對政策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很高。西藏海拔高、自然稟賦差,經濟社會發展落后,貧困程度較深,脫貧難度較大,因此,促進農牧民增收、脫貧致富,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西藏當地各級部門的重要任務。多位基層干部和牧民反映,希望國家繼續實施草原補獎這一惠民惠牧政策,增加農牧民政策轉移性收入,并根據物價水平、生產成本等適當提高標準。
相關標簽:西藏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